科技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
如何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提升“双碳”科技创新整体效能,是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当前,需要不断塑造科技助力“双碳”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科技支撑“双碳”建设方面,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双碳”目标支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比如,绿色低碳重大战略技术储备不足,一些领域受制于人,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度不够,技术转化率还不够高。对此,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推进相关工作。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则需要采取多项举措,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夯实科创对于“双碳”的支撑地位。
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温室气体管理等重大科学问题,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与核算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聚焦颠覆性、革命性前沿与交叉领域,对标国际标准和领先水平,在绿色低碳领域有序部署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紧扣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目标,瞄准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等方向,深化应用基础研究。
还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设置绿色科技相关专业,培养绿色技术创新专业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和推进绿色技术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的布局,支持建立一批专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公共服务平台。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国技术合同登记企业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企业中,遴选发布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引导各类创新要素集聚。
加快绿色技术转化应用也很必要。应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布局建设若干国家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健全绿色技术交易平台管理制度,完善基础甄别、技术评价、供需匹配、交易佣金、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等机制,提升绿色技术交易服务水平。以节能降碳、清洁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为重点,适时甄选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明确技术使用范围、核心技术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