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矿区逐绿而行
送走机械轰鸣的采石声,迎来四方游客的欢笑声,昔日废弃矿坑变身为今天的“网红景点”。
夏日时节,行走在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绿荫环绕、花团锦簇,水波如镜、游人如织,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扑面而来,矿车、电铲、牙轮钻等采掘运输设备坐落其间,犹如“点睛之笔”,诉说着“华东地区最大露天铁矿”的百年蝶变。
马鞍山因矿兴钢,因钢设市。该市向山地区矿山集聚、铁矿丰富,是马钢的“粮仓”,也是“钢城”的发源地。上世纪70年代,石炮一响,黄金万两,“凹山大会战”不到3年,实现了600万吨铁矿石的年生产能力,并持续稳产16年之久,为城市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近百年超强度、大规模的粗放式开采,山体裸露、固废堆积、水土流失、灰尘漫天……向山地区留下了累累生态伤疤。“早期矿山粗放开采致使山体裸露,未及时开展治理”“尾矿库和排土场未完成生态治理”“矿区酸性废水对长江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中央环保督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成为马鞍山自我革命的“落子活棋”。马鞍山市将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理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导入升级五大方面,统筹实施十大工程44个项目,全面打响新时代“向山大会战”。
项目定了,钱从哪儿来?虽然环保项目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毋庸置疑,但因其较强的公益属性,一般周期长、投入大、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缺钱,成为“向山大会战”始终绕不开的难题。于是,EOD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EOD模式,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新兴开发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将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产业开发项目融合实施,以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促进产业增值,再以产业收益反哺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解决从“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问题。
2021年,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批EOD模式试点项目,涉及39个子项,计划总投资82.65亿元,是全国唯一在采矿山的试点项目。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同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进一步发挥合作优势,探索投融资模式创新,支持一批EOD模式试点项目,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动环境产业发展。
据了解,本次共有内蒙古乌梁素海全流域系统综合治理项目、安徽马鞍山市向山地区开发项目等36个试点项目入选《试点通知》,总投资约1398亿元,拟申请贷款金额约706亿元,试点期限为2021年至2023年。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各项政策资源的投入,使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迎来质的飞跃。
如今的凹山湖西侧,一排排沿着山体栽种的元宝枫、山桐子、杜仲随风摇曳,如圈圈“年轮”,为原本荒芜的山体增添浓浓绿意。“这3种树木都是生态适应性好、经济附加值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中化学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马鞍山EOD项目总包部综合管理部罗建洋介绍。
通过招商引资,马鞍山市引入该公司在向山地区实施的“三棵树”项目,采取“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围绕丁山矿与凹山湖西侧380亩区域种植特种经济林树种,在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问题的同时,还将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带动后续产业发展,实现山绿与民富双赢。
不仅如此,在罗卜山、霍里铁矿区,一棵棵绿树下一片片格桑花灿若云霞,刚刚种下的“太秋甜柿”树苗,将会在3年后挂上“致富果”;曾经被臭水塘、垃圾堆占据的洋河上游,如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健身步道、儿童乐园、小桥流水等交错呼应,为居民打造出一方宜居空间;马向路、向阳路、南山大道等焕然一新、移步换景,向山地区与主城区连为一体,高楼渐起、乡村游热……打造“绿水青山”生态产品,实现“金山银山”价值转换的故事正在向山地区不断续写。
向山向美,逐绿前行。截至目前,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39个子项中已开工实施38个子项,开工率达97.43%,累计完成投资18.53亿元。马鞍山市雨山区副区长、向山专班常务副主任任勇表示,下一步,马鞍山市将继续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产业导入实质性落地,全力做好“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文章,努力把向山地区打造成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和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