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做实防沙治沙这个大工程

孟 飞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近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展顺利,各地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治沙方法和模式。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实现净减少,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也要看到,在已治理的沙化土地中,初步、中等治理的面积占93%,下一步需治理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加上区域水资源矛盾突出,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仍然存在,气候变化风险不容忽视,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把防沙治沙这个大工程抓好做实。

强化系统思维。防沙治沙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植被修复等内容。要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通过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达到防沙治沙的目的。

在加大统筹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林地、草地、沙地一体化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破坏行为,全面保护和修复沙区生态系统,促进形成更多沙漠绿洲和更适宜的生态小气候。

发挥科技力量。各地要在科技治沙路上不断探索新模式。在治沙方面,有机械沙障治沙、复合沙障治沙等技术;在植树造林方面,有覆膜保水、灌木树种截杆等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等等。要继续深化防沙治沙领域的科技应用,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攻关。

推动科研院校、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防沙治沙新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推广机制,促进一批适用技术尽快应用到防沙治沙工作中。

倡导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离不开政府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各地群众持之以恒的努力。从河北塞罕坝一代代务林人薪火相传,到甘肃古浪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各地群众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为提高防沙治沙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倡导群众参与,让其从防治工作中得到切实利益。可以在一些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推动绿富同兴。在做好环境评估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展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的模式,开辟“沙产业”新赛道,用沙漠经济效益反哺防沙治沙工作,让戈壁沙山成为金山银山。

2023-06-19 孟 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6060.html 1 <p> 抓好做实防沙治沙这个大工程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