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康琼艳 郭静原 孙昌岳 孙亚军

5月23日,“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澳大利亚、德国等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中外嘉宾共同分享以发展促人权的经验,并为西藏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展产业助力致富

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就是更好保障人权、发展人权的历程。西藏和平解放72年来,高原儿女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在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奇迹,与全国人民一道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6.8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5岁提高到72.19岁,教育水平从不到2%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到全面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公费教育体系。”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表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西藏这样对高质量发展和人权保障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如何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江华表示,通过发展种养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据介绍,2022年西藏累计实现脱贫人口就业20.97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815元,增幅14.5%,乡村产业是增收的重要渠道。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京彩表示,未来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等“七大产业”,实施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切实把政策、资源、区位等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索马里籍教师伊斯曼表示,西藏的快速发展给了非洲人民巨大的鼓舞和借鉴,西藏的建设成就将带给更多非洲人民希望。

文化传承增强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推进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为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铺开一方藏纸,手持竹笔,48岁的藏文书法家扎西顿珠郑重写下“扎西德勒”四个字,赠予前来参会的中外嘉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文书法(尼赤)的代表性传承人,扎西顿珠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西藏传统书法之美。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张诗高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如今,藏语言文字得到广泛使用,各类文物古籍的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全面抢救和有效保护”。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西藏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介绍,截至2022年底,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带动6065人学习技艺,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1万余元。2021年,西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68亿元。

开放合作抢抓机遇

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已经成为西藏连接世界、世界了解西藏的重要渠道,成为集聚各方智慧、共话西藏未来的重要平台。

王京彩表示,随着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大通道开工建设,“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西藏不断深度融入国内循环。下一步,随着以中尼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西藏的地缘优势将持续助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越来越密的交通网络拉近了西藏与世界的距离,西藏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来自全世界的注视。尼泊尔前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得到两国批准,坚信中国的发展会促进世界发展,西藏的繁荣会给尼泊尔带来积极影响。

据统计,2022年西藏自治区与9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较2021年同期增加18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3.79亿元,同比增长20.0%。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表示,西藏将大力加强口岸建设,促进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边境贸易,进一步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以高水平的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3-05-24 本报记者 康琼艳 郭静原 孙昌岳 孙亚军

——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侧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4551.html 1 <p>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