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质上是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降碳是实现污染减排与资源节约的关键。人类生产生活引致的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高度相关,两者减排和治理路径也高度协同。因此,将降碳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实施资源节约战略的重要抓手,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与现实条件。只有加快构建协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升降碳、减污、资源节约相关政策的协同效应,并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技术进步等,才能不断增强降碳对资源节约与污染减排的引领作用。
其二,降碳、减污、扩绿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降碳、减污主要是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度或不合理占用,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绝对增量。扩绿既强调通过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改善修复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也强调通过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企业等参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降碳、减污、扩绿,都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
其三,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能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绿色发展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只有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促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要抓好的重要经济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相关实现路径。
以“双碳”目标为牵引,积极稳妥推进降碳减污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要以“双碳”目标为牵引,积极为降碳减污工作创造条件,开展前沿的科技创新,探索有效的制度设计。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同时,要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落实好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的重要任务举措,将减污和降碳的目标有机衔接,加强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优化环境治理。通过多措并举推动降碳减污,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资源的有效供应和高效利用,有助于将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为自然生态系统留足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能够强化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重视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积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资本盲目无序扩张,极易超过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引发生态危机。仅靠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转变,也无法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在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物质财富的生产才能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积累也才能被重视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使绿色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之间形成良性互促机制。因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