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多元整合激活农村集体资源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调查

本报记者 拓兆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来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春回大地,山坡返绿。驱车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道路宽阔,村庄整洁,渝河和甘渭河川道区大棚林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曾经深度贫困的六盘山区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位于六盘山区的隆德县坚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了脱贫成果,保持了村庄繁荣——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实现纯收益5182万元,总收益率达20.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作为人口仅有十万余人的山区小县,隆德县是如何做大农村集体经济“蛋糕”的?

抱团发展谋出路

走进隆德县沙塘镇街道村,11栋现代化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温室里,红艳艳的草莓长势喜人。50岁的村民宋金平穿着蓝色工作服在大棚里忙碌着。去年,村里调整产业结构,开始尝试种草莓,一斤草莓卖到60元,一个棚一年收入5万元,实现了优质优价。

街道村位于六盘山下,共有土地3000多亩,包括川道区水浇地和山坡旱地,以种植西瓜、西兰花和玉米为主。其中2400多亩土地流转给了两家企业,剩下的村民自己种。全村户籍人口1600多人,常住人口500多人,年龄基本在50岁以上,生产能力弱,属于典型的“后继乏人”的村子。

“随着农村老龄化愈加明显,单个农户已经难以有效单独生产。要让乡亲们继续过上好日子,保持乡村繁荣,就得把大家组织起来,抱团搞生产。”街道村村委会主任杜玉红说。

在县镇政府大力支持下,街道村于2018年流转了村民的100多亩土地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村集体整合各类资金共计470万元,建设了11栋日光温室、80栋拱棚、1个鱼池及生态餐厅。大棚主要种植蔬菜瓜果,鱼池和餐厅搞乡村生态游。

“现代农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一栋日光温室造价30多万元,单个农户很难建大棚来发展现代农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也能为乡村、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沙塘镇副镇长张楠号说。

2018年,在外打工20多年的宋金平由于年龄大,难以继续找到稳定工作,回到了村里与老伴共同生活。靠着在附近打打零工,夫妻俩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但不稳定,他们常为未来生活担忧。2019年,他被村里安排到大棚种蔬菜,年薪4万元,加上妻子年收入1万多元,基本恢复了在外打工时的收入水平。

去年,他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学会了种草莓,掌握了新技能。“在我们这里,种草莓虽是新事物,但草莓品质好,邻县的人都开车来采摘,发展前景很好。”宋金平十分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村集体经济,我现在可能和一帮老汉蹲在墙根晒太阳呢!”

冬季和初春是西北乡村的农闲季节,中老年男人蹲在墙根晒太阳的景象在当地一直存在。从晒太阳到种草莓,冬闲变冬忙,反映了当下西北乡村的可喜变化,背后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这几年,街道村设施产业发展不错,稳定解决了4位村民常年就业,以及三四十人的季节性用工,一人一天可收入100元。2021年,街道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5万元,固定资产560多万元。

在附近的许沟村,60岁的刘栋也没闲着。他常年管理着本村的8栋蔬菜大棚,年薪近4万元。在过去,他这个年龄很难找到这样的好工作。如今,他能有好收入,同样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8年,许沟村开始发展村集体经济,建了16栋设施拱棚与1个粮油加工厂,生产蔬菜和胡麻油。这两项产业发展势头不错,吸纳季节性用工30多人以及常年用工4人。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但抱团发展后变得不一样了。一是脱贫产业实现了接续发展,二是增加了新产业、新业态,从而保持了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准,巩固了脱贫成果,有利于村子继续繁荣。”张楠号说。

村企联营增效益

做“蛋糕”容易,但做出效益并不容易。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而言,人们普遍担心两点:一是怕吃“大锅饭”,效率低下;二是怕管理者不懂经营,砸了锅,让投资打了水漂。为此,隆德县一些村子采取“村集体+企业”方式,与企业抱团发展。

“发展村集体经济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企业是经营主体,有理念、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与企业联营,对村集体经济具有很大帮助和提升。2022年,我们乡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种植业,把设施蔬菜作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率先在农业条件较好的三星村和永丰村做了村企联营试点。”好水乡乡长王海强告诉记者。

走进好水乡三星村,一栋栋现代化设施大棚排列整齐,美观漂亮。2022年,三星村利用210万元村集体资金,流转村民土地750亩建设了设施大棚,并租赁给来自福建的企业——宁夏金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展设施农业。与过去的村企合作不同,这次村党支部出面与这家企业洽谈,将产业补贴以村集体入股形式注入企业,强化联农带农和利益分享机制。“我们种植的麒麟瓜品种好、价格高,每斤批发价最高达到3元多,畅销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市场,效益很好。”该公司总经理赵志仁告诉记者。

企业效益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了保证。三星村常住人口453人,劳动力只有200多人,基本都在50岁以上,也属于劳动能力弱的村子。引进这家企业后,100多名村民每年5月到9月在设施大棚务工,一人一天工资120元,月工资3000多元。去年,三星村从合作企业收取租赁费1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百万元大关。“不仅效益好,我们还从南方企业身上学到了敬业精神、效率意识、管理技术等,提高了多方面素质。”三星村党支部书记蒲银科说。

村企联营由村党组织与企业协商,将农户联结到村集体产业链上,让农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分别获得租金、薪金、股金,多渠道实现增收,打破了过去“政府出钱、企业干、百姓看”,以及产业奖补“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局面,将村集体资源与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有效融合,实现“1+1>2”的效果。

在附近的永丰村,村集体经济效益同样显著。2022年,永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争取到宁夏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项目资金210万元,流转土地168亩,建设了全钢架蔬菜设施大棚112栋,同样出租给宁夏金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瓜菜。去年,永丰村村集体经济收益也突破了百万元大关。村里除了拿出6.1万元给村民分红,剩下的资金全部留给村集体经济继续滚动发展。

“村企联营、带农联农、利益均沾、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发展成果落实在人民身上。在企业带动培养下,村集体经营能力与农民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今年,我们乡计划培养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三星村将流转土地建设100多栋现代化设施大棚,让村里有能力的农民种植西红柿、辣椒、豆角、广东菜心等,产品由企业包销。我们还计划进一步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收入。”王海强说。

去年,隆德县村集体经济实现纯收益2345万元,同比增加1335万元、增长132%。其中,有7个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过百万元,均采取了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方式,累计流转土地4000多亩,带动务工1200余人,其中脱贫户300余人,助农增收800余万元;实现了产业升级,叫响了蔬菜品牌,设施蔬菜成为农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与农民增收新亮点。

跨村联营上台阶

这两年,隆德县村集体经济效益好、作用大,发展步子也越迈越大,一些村子不再满足于自我发展,开始跨村联营。

在温堡乡吕梁村,牛场选择建在了距离村庄较远的地方。走进现代化的牛圈,只见1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悠闲地卧着晒太阳。这些牛属于4个村共有,之前在当地从未有过。“这叫作跨村联营,属于创新做法。”隆德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刘峰告诉记者。

吕梁村有土地3000多亩,以山地为主,干旱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吕梁村适合发展养殖业,因而具有养牛的传统。目前,村里共养牛600多头。谢海军是养牛大户和行家里手。2018年,吕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主要从事肉牛养殖、饲草种植等产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县乡两级政府支持下,吕梁村于2020年整合附近的杜堡村、前进村、温堡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230万元开展跨村养牛,由吕梁村党支部书记谢海军担任产业联合发展小组组长。

“我们村有经验、有牛圈,其他3个村有的没经验,有的没牛圈,但都想养牛,因为肉牛产业前景好。因此,我们就联合起来,其他3个村出资金,按照每年100万元5%的比例分红。目前,我们共整合资金525万元,建成牛棚2栋、青贮池2座。2022年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青贮玉米800亩,大豆套种玉米200亩,牛存栏160头。”谢海军向记者介绍。

去年,牛场纯收入32万元,其他3个村分红11.5万元,吕梁村分红20多万元。从数字看并不多,但牛场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牛场稳定解决了2人常年上班,并通过种植饲草料解决了60多人季节性用工。二是牛场为村里“零产业”“零劳动力”的村民代养肉牛。去年,牛场为吕梁村5户村民代养10头牛,每户年终分红3000元,有力促进了产业薄弱户增收。今年,牛场计划将牛存栏量增加到200头。

产业跨村育、能人跨村带、资金跨村用,跨村联营开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凤岭乡,这一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和创新,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升级版。

走进凤岭乡李士村,村容整洁,人来人往,十分繁荣。在一家生产车间里,54岁的村民齐书文正用祖传土法酿醋,十几口大缸散发着浓烈的甜香味。在村头的凤岭乡农特产品展厅里,摆放着手工醋、土方胡麻油、石磨面粉、健康枕头、窑洞土蜂蜜等土特产品,这是凤岭乡8个村集体经济生产的土特产品,集中打造“六盘凤岭八珍”优质农特产品公用品牌。在宁夏,村子开展厅的情况罕见。“东西好,卖得也挺好。有游客,也有附近的村民购买。”展厅销售员陈小利介绍。

2022年,凤岭乡争取中央及宁夏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70万元,在充分调研、民主公开、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了齐岔村集体中蜂养殖基地和蜂蜜加工厂建设、李士村集体非遗传承手工醋坊建设等项目,统筹成立了以8个村集体合作社为核心成员的产业振兴工作联合体,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按照“联合体+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开创了“一体八核多元”的村级集体经济联农带农富农新路径。

“按照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思路,我们乡在联合体内设‘六盘凤岭八珍’营销专班,专门开拓市场。这样就实现了集中资源优势扩规模、集中主体优势跑市场、集中特色优势增效益,有效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凤岭乡副乡长岳银娟告诉记者,他们乡8个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3780亩,流转户户均增收300元;分红50万元,户均增收400元;带动务工300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截至去年,凤岭乡村级集体经济累计经营性收入实现1900万元,收益420万元,为村民分红145万元。

2023-03-27 本报记者 拓兆兵

——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调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1514.html 1 <p> 多元整合激活农村集体资源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