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王春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就业关乎千万家庭。其中,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是稳岗位、稳增收的重要一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至2021年,跨省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占全国农民工的比例从31.36%降至24.38%,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本省就业。各地也通过“春风行动”、印发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等举措,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但也要看到,大部分返乡留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算高,与用工单位需求不完全适应,容易产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有些农民工受年龄偏大、专业技能偏弱的限制,就业渠道单一、岗位稳定性差、收入偏低。虽然不少地区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但部分培训内容与产业发展结合度不高、与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农民工参与积极性较低。还有部分年轻农民工想通过创业大展身手,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不够理想。

随着农民工返乡留乡创业就业渐成趋势,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以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基地、农村合作社,培育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应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引导返乡留乡农民工投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此基础上,充分依托“县、镇、园区”三级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信息系统,加强就业形势追踪监测,进一步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优势。既做好常态化信息收集、发布和推荐,也做好就业扶持、权益维护、社会保障等政策宣传,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工创业就业中的棘手难题。采用专场招聘、村企对接、镇企对接、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方法,促进岗位供需精准匹配,将就业服务做到返乡留乡农民工家门口。

农民工素质能力的高低与就业难易密切相关。应结合返乡留乡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愿等,做到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实现“返乡一批、稳定一批、培育一批”。推动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就业培训,实现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例如,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以帮扶车间为平台,开设专题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取得良好效果。

创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人。如何更好挖掘他们的潜力?各地应加强返乡创业示范园、孵化园建设,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支持拥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回乡投资兴业,推荐他们就近就地入驻创业园、孵化园,并提供项目审批、水电暖费用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扶一把、帮一程。要通过他们的“头雁效应”,带动更多农民工就业。此外,还可通过设置农民工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支持社会机构进入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领域,缓解资金难题。比如,可对新招用农民工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等。要跟进发掘一批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的生动事例,利用举办创业大赛、创业交流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带就业、走上共富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3-03-17 王春萌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0978.html 1 <p> 扶持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