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助于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引导投资者的估值与投资判断。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价值固然与投资者的选择息息相关,但更在于企业本身。IPO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对于企业科技性、业务模式新颖性和自身成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助于促使企业练好自身内功、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实体经济质量的持续优化。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应深刻把握我国自身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结合覆盖各行业大类、大中小公司共同发展的上市公司结构,同时考虑我国的经济体制、发展任务和发展路径,系统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关注的重点是企业质量。企业要提高数字化经营能力,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还应注重环保,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形象。此外,要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对国有企业而言,更要通过改革来促进估值重塑。通过同业竞争资产整合及拆分上市等方式聚焦主业,实现国有资本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价值重塑。
应培养投资者价值投资的能力。改进估值模型和策略,结合我国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特点综合定价,重塑估值体系。对于财务估值因素来说,要强化分红因子的权重。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向股东分配利润,是中小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中长期投资力量入市的重要方式。提高分红因子的权重,有助于培育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理念。对于非财务估值因素来说,估值要突出企业的协调可持续等因素,促其发挥社会价值。还要重视政策对企业基本面的影响,以此综合定价企业价值并重塑估值模型。
监管机构也应密切关注估值风险。目前,A股市场存在着多种短期估值溢价问题,包括概念溢价和壳溢价等。这些现象会损害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还会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损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可预期性。监管机构要采取证监会行政监管、交易所一线监管、投服中心持股行权等组合措施,预防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应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投资者估值所需信息的全面、真实和准确,以规范资本市场参与者行为,保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构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