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抢先机 拼经济 强信心

宁波 勇立潮头争一流 踔厉奋发启新篇

宁波舟山港

建设中的宁波科创中心

第二届中东欧博览会现场

吉利汽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宁波三江口一景

宁波象山亚帆中心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浙江省宁波市在新春开工会上,吹响抢先机、拼经济、强信心的冲锋号。

竞逐“一流”,锻造硬核实力,宁波亮出创新、改革、开放三张“攻坚清单”,聚焦大项目“攻城拔寨”,集中签约总投资2201亿元的101个重大项目,彰显了实干攻坚的魄力和决心。

宏大目标,催人奋进;号角声声,激荡人心。

上满弦,拉满弓,争分夺秒的宁波人,全力以赴!对标“优中之优、好中之好”,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锚定“一流标准”,展现“一流状态”,走在“先行”的前列。

方向已明确、路径已清晰,全市各领域、各战线迅速行动起来——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动员令”振聋发聩,11个示范片区的249个整治项目闻令而动、全面推进;

汇聚全省之力,强港建设工程“战鼓”敲响,东方大港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东海之滨、甬江之畔,甬江科创区亮出新姿态,雄心万丈打造世界一流科创区……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锻造硬核力量、服务“国之大者”的宁波正在全速奔跑,全力开拓“再谱新篇、再创辉煌”的新赛道新格局,精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崭新篇章。

筑底气 重点产业支撑有力

打开时光的长镜头,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浙江“双城记”中的重要一极,GDP位居全国第12位的“模范生”,面对压力,积极思变,波澜中稳大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逆时势彰显实力,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经济发展“成绩单”——2022年GDP达到15704亿元,释放出“乘风破浪”的信心。

制造业是宁波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硬核所在。作为宁波经济的底色,制造业表现依旧亮眼:绿色石化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上市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居全省前列……在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的征程上,它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先锋。

2023年,宁波频频发力,加码高端制造业,做强硬核“家底”。

日前,在全市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杉杉、博威、蔚来等一批“高精尖”制造项目,格外亮眼。这次集中开工项目总共145个,其中高端制造项目42个,总投资405亿元,预计新增产值800亿元。

杉杉锂电的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是新能源赛道的“明星项目”,备受关注。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年产4万吨锂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计年产值100亿元。

在新经济、新变量的培育上,宁波正开足马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做精做优数字经济融合产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主力军”,培育壮大数字服务业“生力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先锋军”,这已成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关键一步。

历史正指向新的刻度,经济也正转向新的赛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集群化发展引领产业高级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宁波注入澎湃发展动能。

壮筋骨 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特质钛材制成“鱼鳔”,“蛟龙号”在水下升降自如;攻克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我国磁共振临床应用彻底摆脱国外液氦供应掣肘;在月壤颗粒中发现“破壳即取”的氦-3,月球上原位开采氦-3资源将不再是梦……

一项项重大科技突破的背后,挺立着的是“宁波原创”的奋进之姿,而创新,正是宁波立足新发展阶段、打开发展新局面的“金钥匙”。

近日,宁波又迎来了一次高调的“官宣”:“举全市之力打造甬江科创区”。

科创是宁波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破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依赖的核心要素,举全市之力建设甬江科创区,更是宁波升级传统产业、抢滩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迈上GDP“2万亿”新目标的重要实践。

甬江科创区正是一把突围的“剑”。它的发展定位是“打造立足宁波、服务区域、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创策源中心”。大平台是创新“高地”,不仅能汇聚各类创新资源,还是高端人才栖息的“梧桐树”。“高地”一旦形成,资源“蓄水池”随即产生。

当甬江科创区从“规划”走向“实景”,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因此有了强劲的动力源。与优者“对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未来,这片规划面积达1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迎来一次又一次蝶变——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拔地而起。一期校园60万平方米,有望在2025年建成,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主导建设的数字孪生研究院、花落宁波大学的农业农村部植保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旗下的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放眼四明大地,越来越多“科创重器”成为宁波竞速“一流”的火炬。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兵科院宁波分院理化检测中心担当作为,和博威合金、永新光学、伏尔肯等一批甬企一同筑梦中国空天事业;

在绿色低碳领域,宁波绿动氢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氢腾”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都闯出了一片天地,以硬核研发,为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点睛”。

一个个创新高地,正如远航之帆,引领宁波这座巨轮劈波斩浪。

强信心 服务大局畅通双循环

港口是宁波的优质资源,开放是宁波的优势所在。2023年1月,宁波舟山港再传捷报,全港单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0万标箱,刷新历年同期纪录,为畅通全球物流链、稳定全球供应链提供了硬核保障。

在宁波的经济版图中,港口是“硬核”,工贸是“两翼”。2022年,宁波以1.27万亿元的进出口额,坐稳中国“外贸第六城”的地位,底气在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更在于一系列走在全国前列的外贸模式创新。

宁波率先组织海外抢订单商务包机、“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活动,拼经济抢订单的创新举措,让宁波一次次“出圈”。

不仅如此,宁波以“两区”建设引领制度型开放,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评估位居全国前列,成为“第五航权”开放城市。

深耕户外露营的“挪客”,凭借前瞻布局获得近亿元首轮融资;“五年磨一剑”的德业股份搭乘新能源的东风,将用户侧储能逆变器销遍全球。

优质外贸企业的开拓与变革,恰是对“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生动实践。

如何在开放藤蔓延伸全球的同时,确保“根茎”留在宁波?宁波给出了一个解法——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

枢纽,意味着通达天下。随着《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正式印发,这个解法有了落地实施的路线图。

《行动纲要》提出了国际开放枢纽之都的“硬核”指标——到2026年,港口“硬核力量”实现新提升,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前列、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升至全球前列。

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国际贸易突破3个1万亿元(出口额超过1万亿元,进口额接近1万亿元,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进出口额均超过5000亿元)。“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新飞跃,5年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力争达到新高。这是宁波迈向开放强市的远景蓝图,更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关键一步。

拼经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关键一招。近日,宁波出台25条“招商新政”。此次新政提出更新理念思路,树牢“人人都是招商员”的理念,拓宽渠道网络,主动抓、抓主动,实施全球“双招双引”推广行动,将宁波建设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头部企业投资向往地。

向外,建设开放经济走廊,拥抱“全球朋友圈”;向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回首2022年,宁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5.0版,并完善企业“一站式”开办、“极简化”审批和歇业“一件事”改革。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如今,宁波平均每天诞生190家企业,市场主体突破130万户。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宁波围绕优化投资环境,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全面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全力拼经济,宁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在抢先机育新机中勇立潮头!

(数据来源及图文资料:由宁波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3-03-04

抢先机 拼经济 强信心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70011.html 1 <p> 宁波 勇立潮头争一流 踔厉奋发启新篇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