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度“暖冬”忧喜交集
2022年入秋后,“如何度过严冬”曾给欧洲带来不少困扰。由于今冬欧洲出现异常高温,这让欧洲能源危机有所缓和,欧洲经济前景改善。不过,暖冬也加大了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欧洲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增加。这一局面对欧洲而言可谓忧喜交集。
1月10日,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年份。欧洲各地的感受更为明显:2022年底至今,欧洲多地创下高温纪录,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等国不少地方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暖和的岁末年初,一些地方气温超过20摄氏度,令人“感觉像夏天”。
暖冬带给欧洲的直接影响是供暖需求降低。这使得此前最令欧洲忧虑的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得以缓解,进而带动通胀数据下降。数据显示,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在2022年8月份一度达到每兆瓦时345欧元,此后一路下行,2023年年初已降至70欧元左右,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能源价格下行带动欧洲通胀数据明显回落。欧盟统计局公布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2022年12月份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9.2%,较11月份10.1%的通胀率明显下降,这也是欧元区通胀率在2022年10月份达到10.6%高点后连续两个月下行。与此同时,由于2022年四季度受供应链瓶颈缓解和商业信心改善的影响,欧元区采购经理指数(PMI)呈温和回升态势,市场机构对欧洲经济复苏预期较此前有所回升。
暖冬带给欧洲的也并不都是好消息,特别是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进一步增加。
短期看,伴随暖冬而来的是雨雪等降水快速减少,这将使今年开春后,欧洲有关地区的水电、核电、航运、农业等都受到冲击。以农业为例,有专家认为反常的气候变暖扰乱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周期。“气候周期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生长周期,并削弱整个生态系统。农业越来越无法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长期看,暖冬出现或给欧洲实现碳中和目标带来更大压力。1月12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称,2022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摄氏度,全球长期变暖仍在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欧洲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已积极推进绿色能源政策,但因推高了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价格受到民众质疑;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虽然试图通过能源供应多样化、加大能源投资甚至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限价等手段来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加快向绿色能源转型,但欧洲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并非朝夕可变。德国一家智库近日评估认为,尽管德国2022年能源消耗降至30多年来最低水平,“但仍连续两年未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炭发电的占比增加”。暖冬的出现让目前局面雪上加霜。
进一步看,暖冬降低了欧洲短期能源需求,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面临的能源供应难题。欧洲能源危机短期内有所缓和,但并未消失。不仅如此,面对处境艰难的欧洲,美国还在毫不手软地“薅羊毛”:一方面,美国成为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来源。2022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1%,达到3886万吨,较2021年增加2359万吨;另一方面,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令欧洲面临产业、就业机会和资本流向美国的重大威胁。亲密的盟友美国正成为欧洲不折不扣的“骨髓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