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挤人”热闹场景回来了

李万祥

图① 北京多措并举稳经济、促消费,各大商圈客流量增多。图为人们在五棵松华熙Live挑选美食。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图② 在湖南彭记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预制菜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处理食材。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图③ 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购物中心购物休闲。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

2023年,我国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畅通经济循环,解决物流等堵点、卡点问题,将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城市“烟火气”不断升腾。商场大楼外排队停车、餐馆门口前等位叫号、电影院里三五成群……久违的“人挤人”热闹场景回来了。消费市场冲破疫情阴霾,在这个岁末年初正强势复苏。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有的消费是一种奢侈的等待,封封放放中,“外向型”消费需求被抑制、被揉碎,说走就走只能是走走停停。有的消费则是抓住危机向内挖掘,突破求变、推陈出新。与时间赛跑,不向病毒妥协,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未止步。

这一年,健康、绿色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选购要素。投资健康就是投资未来。一方面是强身健体,增加体育消费,云健身、露营等新的健康消费场景涌现,为生活增光添彩。另一方面是追求品质,提高生活质量,高品质、零添加或少添加的产品更受消费者喜爱。“宅经济”和“懒人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许多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以预制菜为代表的即享食品,让消费者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吃遍全球”,更是满足了消费者对高效厨房美味的要求。

这一年,消费供给侧的产品创新不断。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以“新奇特”快消品为例,网红零食变换花样,不同口味酸奶销量飙升,个人护理和家庭清洁用品趋向精细化,母婴智能化产品成为新宠。京东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1月至10月,仅在粮油调味品类方面,新奇特酱料升级,小龙虾辣椒酱、鲍鱼辣椒酱、花胶鸡底料成交额同比增幅分别超23倍、15倍、298%。

这一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有力,促进消费公平。社区团购微信群、淘宝代购店、直播间等为消费者网上购物提供便利,各种消费券、“折上折”促销更加打动消费者。消费者只要愿意花心思,就有多种办法用更少的钱买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样也有多种方法高效维权、讨回公道。从协商调解、行政执法到司法保护,消费维权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让人们安心消费、放心消费。

这一年,促消费、稳增长力度不减且越来越大。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全国居民收入增速稳步回升,居民消费有所恢复。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消费券成为新趋势。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已扩大到17个省市。据人民银行通报,2022年,各试点地区政府累计开展了近3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

消费行为早已嵌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大环境下的消费支出趋于保守,但消费者并没有在购物时妥协。受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在变、消费场景在变、消费方式在变,不变的是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消费态度和持续不减的消费热情。

目前,我国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已是主流。我国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2万美元。未来一段时间,中等收入群体还将持续扩大,彰显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对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最近,政策方面暖风频吹,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是关键词。2023年,我国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分别发布。随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供给质量,畅通经济循环,解决物流等堵点、卡点问题,将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不管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日常,还是扩大规模的生产经营,消费支出的每一笔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投资,充满希望。在疫情中,我们学会了量入为出,注重精打细算,选择更趋理性。新的一年,走出疫情,让我们用消费点亮美好生活,能花钱、会花钱,稳定收入预期,让消费不再等待。

2023-01-07 李万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6941.html 1 <p> “人挤人”热闹场景回来了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