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本报记者 顾 阳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尽管遇到的困难挑战比预料的大,但经过努力,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等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十分突出。新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如何推动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全面恢复增长,如何用好用活宏观政策工具箱,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赵辰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疫情仍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更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一是发展有坚实基础。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我们拥有完整产业体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日益完备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巨大市场潜力、强大经济韧性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2022年以来,我们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年经济总量有望超过120万亿元,为2023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动能正在集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随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效应持续显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将不断释放强大动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将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政策继续发力。经过应对内外部各种冲击挑战的实践,宏观调控举措更加丰富,政策储备工具更加充足,各方面准备更加充分。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五大政策组合,把握好六个“更好统筹”,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叠加发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总的来看,2023年我国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新的一年,如何用好用活宏观政策工具箱,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提振社会各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信心?

赵辰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灵活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同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稳定物价总水平。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跨年度政策的协调衔接,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设备更新改造、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效应在2023年持续释放。

三是坚持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改善提振预期信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短板、加固长板。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强化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2023年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经确定,我们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同时,及时跟踪经济运行情况,加强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应对超预期冲击的政策工具箱,适时推动出台新的政策举措,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2023年在促消费、稳投资方面有哪些新的实招硬招?

赵辰昕: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

在消费方面,重点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一是增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二是改善消费条件。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强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老旧商圈等改造提升。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推动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恢复。三是创新消费场景。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消费体验,鼓励传统商贸流通企业、专业市场与平台企业加强合作,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拓展购物体验。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一是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聚焦“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着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强化对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项支持力度。二是打好投资政策“组合拳”。进一步优化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积极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等各项工作,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加快释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效能。三是提振民间投资信心。认真贯彻落实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记者:物价事关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事关千家万户衣食住行。如何做好2023年稳物价工作?

赵辰昕: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特别是2022年在许多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创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物价保持基本平稳,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左右,成为经济发展一大亮点。

我国物价运行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供给充裕、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更加健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一是全力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多措并举抓好稳产保供,及时开展猪肉等储备调节。

二是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全力推动煤炭稳产增产。落实好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强化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加强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三是加强价格监测监管。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加强前瞻性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开展市场调控。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四是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指导各地认真执行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23-01-01 本报记者 顾 阳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6653.html 1 <p>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