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的行为经济学

肖 瀚

玩一个夏天的垒球,能收获什么?一个强健的身体、一段有趣的回忆、一群合得来的朋友?或是,一扇通往经济学的大门?在《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一书中,人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故事要从1984年说起。

那一年,在美国密歇根州奥顿维尔的湖畔,第二届犹地亚青少年夏令营正在进行。来自全美各州的几百个孩子,按照寝室分组,组建了好多支垒球队,准备一决高下。

事情挺好,可是碰到了一个问题。夏令营是强调合作精神的,这意味着,无论孩子们本身有没有运动天赋,都要上场击球。7号寝室里有8个孩子能力都相当不错,但第9个孩子是个例外。这个孩子又瘦又高,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和慷慨,缺点是肢体非常不协调。

毫无意外的是,7号寝室上场后,这个孩子被派到了右外野,也就是球场的边缘地带。因为,按照惯常的打法,这个位置的球员较少接触对方球队击过来的球。

在比赛的前段,7号寝室一直领先。直到第9个孩子上场,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他笨拙地站着,用错误的方式握着球棒,连续3次挥出,但连球的影子都没碰到。这一下,对方球队发现了第9个孩子的弱点,找到了反超的机会。只要轮到对方球队击球,他们都会把球往右外野打。球飞往那个方向,落在第9个孩子的身前、身后,但就是不会落在他挥舞着接球的手套里。结果,对方球队连续得分,7号寝室输了比赛。

几个星期后,7号寝室的机灵鬼想出了一个点子:如果不把第9个孩子安插到右外野,而是让他当捕手,在比赛中负责接住投手投球以及接捕本垒附近的击球呢?表面上看,这套方案有违常识,毕竟大家都不这么玩。可仔细想想,这么安排难道真的不合适吗?

因为慢速垒球比赛不允许“盗垒”,即跑垒员完全靠自己的跑垒在投手投球时试图向前进垒,所以第9个孩子的传球技术不再是问题。更何况,7号寝室还有8名球手在场上,他们不会让对方球队有太多人跑上垒。即便对方球队的跑垒手能够获得跑向本垒得分的机会,本队的投手或一垒手往往也有足够的时间回到本垒补位。

这是看得见的好处。还有看不见的。

如果对方的击球手没能击中球,第9个孩子因为跑动速度慢,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把球捡回来,扔回给本队的投手。被拖慢的比赛节奏会给所有击球手带来压力,毕竟谁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呢?尤其又是小孩子。只要有人稍微松懈一点,机会就来了。

事实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自从第9个孩子当了捕手,那个夏天7号寝室再也没输过一场球。

7号寝室里有两名疯狂的体育迷,一位叫托拜厄斯·莫斯科维茨,另一位叫乔恩·沃特海姆,也就是本书的两位作者。两人都说,这件事对他们极具启发意义:常规策略大多数时候确实是有效的,但如果前提条件发生了不可抗的巨大变化,质疑常规策略、尝试新的做法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就像儿时一样,这一次,他们选择再次合作,用《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赛场行为与比赛胜负的奥秘》一书挑战传统的竞技智慧。比如,为手气正好的队友“喂球”能够提高胜率吗?更擅长防守的球队和更擅长进攻的球队,谁更容易夺冠?为什么裁判少吹哨,比赛更精彩?

本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就是生活的隐喻。反过来说,生活也是运动的缩影。运动员和教练员虽然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专业素养,但仍然与我们一样受到人类行为和经济学规律的制约。因此,即便是体育竞技,也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经济现象一样,可以用奖励、恐惧、渴望等动机来解释。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关注什么,该怎样看待。如果还有数据来佐证分析,那就更好了。

表面上看,作者在全书中探讨了足球、篮球、橄榄球、棒球、垒球、高尔夫球等诸多运动,许多主题彼此间都没什么联系。但其实,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有隐形的经济线索:比如,激励因素不仅能够为运动员、教练、球队老板提供强大的动力,也能用于预测他们的行为;人的认知偏差存在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投资行为如此,体育运动也是如此;等等。

作者说:“按照我们的预计,本书后面章节里提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都会引起争论,受到怀疑。如果是这样,我们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介绍体育知识,推荐自己喜欢的运动,而是引导读者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体育,或者说用体育这种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去“教授”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而不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科学。因此,你不用诧异两位作者用它来研究体育活动。本书不仅能让运动员和教练员大有收获,而且能让希望自己生活得更智慧更有效率的人获得启发。

2022-12-04 肖 瀚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5184.html 1 <p> 比赛的行为经济学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