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自主研发+合作开发 碰撞创新“火花”
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要,华北制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华北制药坚持传统研发优势和扩大合作开发协同发展,碰撞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平台的创新“火花”,用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点燃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好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
从率先筛选出我国生产用青霉素菌种,到2022年1月华北制药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科技创新的基因,一直流淌在华北制药发展的血脉里。
但在坚定不移搞自主研发和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面前,该如何平衡,是近年来华北制药谋划的重点,也是企业谋变的“靶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让自主研发和引入社会新品种齐头并进,是近期华北制药科研创新的重要内容。”华北制药科技部副部长说道。
华药生产的一款广谱抗生素创效大品种,2021年初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营销公司发现其产品说明书与原研产品相比有细微差异,有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临床使用和对产品的依从性,生产单位根据建议及时对过评后的说明书进行了调整。营销公司又相继进行了系统的营销规划,产品销量与收入也随之大幅提高。2022年1月至8月份,产品销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146%。
市场是老产品焕新的风向标,也是新产品研发的助推器。自2022年2月以来,每半个月一次的新产品筛选调度会都会准时召开。来自市场的反馈,是调度会的重要议题。新产品筛选、老产品激活、新项目立项,不再是科技部门的“专利”,成了研产销协调联动的“成果”。
为了让新产品尽快落地见效,2022年以来,华北制药相继出台了“新产品研产销协同管理办法”和“新产品立项及过程管理办法”,打破了以往“各自为营”的局限,用激励制度、规范流程和科学的容错机制,推动和保障着新产品研发导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确保产品快速融入市场。
“新技术”为生产蓄势赋能
通过“新产品引进”做大增量,更要在“新技术应用”中深挖存量,让传统生产技术体系实现提档升级。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刻改变着中国,也指引了华药的科技发展方向。9月13日,华药倍达分厂一个酶法工艺制备头孢类药品顺利通过国家药品评审中心审批。酶法工艺从源头减少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剂的使用,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新技术”让老产品更有活力,也更有市场张力。近些年,不少国际高端客户增加了对产品杂质含量的要求。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利用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对微量杂质富集纯化、结构鉴定,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还搭建了基因毒检测平台,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
“华北制药在国内率先拥有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华北制药的金字招牌。我们坚持自主研发与合作引进相结合,为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创效提供了保障。”华北制药中央研究院院长介绍。
现代新科技的融合,也为华北制药创新发展积蓄着能量。在华胜公司提纯岗位,华北制药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的微反应技术,借助高端微加工技术,强化了传质和传热效率,让产品收率提高了1%,消耗降低了30%以上,反应选择性和操作安全性显著提高。
“新技术的加入,将给制药行业带来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华北制药商务拓展部李焕博说道,未来,以现代基因技术和工程技术相融合的合成生物学将加快在华北制药实施,现代生物技术将为改造传统发酵产业带来数量级的增长,实现传统产业的快速迭代。
“新平台”提升核心创新力
2022年以来,华北制药和多家国内知名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生物药的产品和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合作”“共赢”成了2022年出现在华北制药的高频词。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必须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多年来,华北制药依托自身传统研发优势,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和大分子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产业化的技术平台和技术创新体系,并拥有了“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创新平台。今年,华北制药更进一步,把传统研发技术和对外合作共建研发新平台,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战略。通过创新平台,在培养人才、技术合作、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根据企业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开展更广泛研究。
在对外合作的催化下,目前,华北制药已逐步掌握了传统发酵药物生物合成和生产菌株高产改造技术,获得了更具开发价值的微生物创新药物。正积极筹建的河北省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将针对新型疫苗、抗体等,孵化、筛选、评价潜在创新生物药,为开发出具有临床价值、候选药品进行临床前研究。7月份,一款“宠物灭活疫苗”新产品研发也正式启动。
未来,华北制药将持续提升创新综合能力和成果转化,“时不我待”加快自主研发、“千金买马骨”寻求对外合作,用科技创新成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华北制药贡献。
(数据来源:华北制药集团)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