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茅洲河见证双城之变

本报记者 郑 杨

在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一座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前,白鹭低翔,一条清澈的河流静静淌过。茅洲河的两岸,是两座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深圳宝安区和东莞长安镇,数万家工业企业在流域两岸星罗棋布。

茅洲河是深莞界河,发源于深圳羊台山北麓,在东莞长安镇汇入珠江口,流向伶仃洋。一条河的岁月,见证着两座城的传奇。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展馆细看一幅幅老照片,赞叹曾不堪工业污染重荷的茅洲河,竟能在今天交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的精彩时代答卷。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两岸制造业的繁荣、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大量污水不断排入,茅洲河一度成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2016年,由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牵头,深圳、东莞携手打响了茅洲河保卫战。两地建立起协同治污机制,以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新模式推进茅洲河新生。2018年,东莞市成立茅洲河整治总指挥部,全域启动大兵团作战。“高峰时有299个施工作业面、2000多人同时在茅洲河开展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东莞长安镇副镇长江耀举说,深圳、东莞两市还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拓展投融资渠道,投入茅洲河治理的资金累计高达450多亿元。

借力治水,深圳、东莞两地不断优化茅洲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随着消失多年的蓝尾虾、黑鱼重现茅洲河,这一湾碧水不仅成为我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的典范,更为创新之都深圳和制造名城东莞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东莞长安镇委委员戴浩平告诉记者,茅洲河的治理带动了长安镇生态和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生态品质在发生悄然变化。长安镇已建设绿道超过40公里,与茅洲河11.9公里碧道连接成环,串联起公园绿地、森林等各项生态资源。过去因污染而迁离的村民纷纷回归水畔定居,河沿岸常见居民休闲散步。

告别散乱污、拥抱高精尖,产业品质也在焕新。戴浩平介绍,茅洲河治理倒逼流域内企业整治,近5年已整治约1.4万家散乱污企业,加快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如今,长安镇7家A股上市企业中有6家落户茅洲河流域;vivo新工业园、OPPO增资扩产项目以及小天才、宇瞳光学等一批先进制造产业新项目落户,贡献工业产值近1000亿元。

城市品质的跃升,给茅洲河沿岸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伴随着茅洲河的治理,沿岸社区自发启动旧村、旧工业园整治提升,新民社区原来是长安镇发展较为滞后的社区,如今社区品质明显提升,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以前来的都是些小型加工企业,租金比较低。现在高端制造业项目相继落户,光上市公司就有3家,村民每年分红也从过去的1万多元涨到现在4万多元。”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周树发介绍,茅洲河治理前的2015年,该社区总收入仅5200多万元,2021年达到1.2亿元。

2022-10-05 本报记者 郑 杨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871.html 1 <p> 茅洲河见证双城之变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