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珠江奔流 向海图强

本报记者 郑 杨 庞彩霞

初秋时节,登广州塔远眺,烟水珠江碧蒙蒙。

传说一颗宝珠落入江中化为海珠岛(石),因流经此岛而得名的珠江恰如其名,如宝似珠,为沿岸带来富庶。发源于云南曲靖,奔流而过多省(区),联通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再注入南海……珠江两岸沿江地市经济总量约占粤桂滇黔四省区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今天,如果说崛起中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张拉满的强弓,奔腾浩荡的珠江就是一支势不可挡的利箭。

守好水生态 引得游人醉

秋风习习,沿着东濠涌散步的市民多了起来。前不久,广州越秀区推出了东濠涌绿游线路,线路横贯白云山珠江水,叠水瀑布、滨水步道沿涌分布,小桥、凉亭点缀其间,广府文化与水利文化的融合如诗如画。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濠涌考察时强调,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10年间,广州牢记总书记嘱托,高质量推动珠江沿岸碧道建设,提出“碧道+”模式实施水质改善、生态保育、水岸复兴、城市发展的综合方案,建成碧道900多公里。“东濠涌从‘臭水涌’变成亲水走廊,生态变好了,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当地居民林志强说。

东濠涌是珠江流域坚持“系统治理”治水思路、让百姓享受生态红利的生动缩影。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这在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体现得尤为明显,仅广州市就有河道1700多条。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珠三角水生态欠账问题也较为突出。记者从珠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珠江流域水量丰、水质好,但也存在局部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的问题。

如何补上数十年的欠账?近年来,珠江委坚持全流域“一盘棋”观念,追根溯源、系统治疗。2018年,珠江流域各省区市全面建立河湖长制,设立各级河湖长约13万名。2021年,珠江委牵头建立“珠江委+流域片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新格局。同时,积极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013年以来,南宁、广州、东莞、玉溪等14个试点城市探索走出了南方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之路。

如今,珠江流域水生态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变。据统计,2020年,珠江流域水质为Ⅰ至Ⅲ类的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92.7%,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至90%。从云南珠江源“高原明珠”焕发光彩到广西漓江“百里画廊”游客不断,再到广东万里碧道“变水为财”,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云南曲靖的珠江源作为世界上唯一能驱车抵达的大江大河源头,成为珠江流域百姓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抒发饮水思源之情的旅游胜地。10年来,当地守好生态安全屏障,深挖源头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擦亮了“珠江源”生态旅游名片。

广西桂林的漓江久负“桂林山水甲天下”盛名,却一度因采石挖砂、污水排放导致沿岸环境遭破坏、水位下降。近年来,漓江经历了由乱到治,从出台保护条例、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到实施“两江四湖”水系连通工程、漓江补水工程……保障了漓江百里画廊清水长流,全年游船通航不断。

善用水资源 护育城市群

珠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洪灾、咸潮……水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经济活力强劲、人口逾8000万的粤港澳大湾区。

广西大藤峡被喻为珠江上的“三峡”。近两年,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发挥效益,原需10天才能到达的紧急调水3天便可直抵珠三角。今年年初,珠江流域发生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并遭遇珠江口咸潮上溯袭击,关键时刻,大藤峡工程紧急调度3.3亿立方米宝贵淡水,抗大旱、战咸潮,助力澳门等城市安然度过用水危机。

近年来,珠江流域坚持“空间均衡”治水理念,聚焦服务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大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记者从珠江委了解到,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珠江流域供水基础设施网络正不断完善。如计划总投资354亿元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有效解决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发展缺水问题,为大湾区城市群崛起提供战略支撑。

用水之道,节水优先。珠江委还积极探索实践南方丰水地区的节水之路,推动流域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近年来,创新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大湾区重点监控用水户的全覆盖监控。2020年,珠江流域万元GDP用水量从2010年的124立方米降至5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0年的82立方米降至26.4立方米。

构建大通道 联通全世界

走进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作业区内几乎空无一人,只有码头“搬运工”——全球首创的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在堆场间穿梭,行云流水般将集装箱精准运抵指定位置。这个7月底新投入运营的码头,充分发挥地处珠江口、联结珠江水系内河网络与深水海港的优势,成为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大大提升了内外贸货物物流衔接效率,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注入新动能。

通江达海、内畅外联。10年间,珠江水运实现了大投入、大发展、大跨越。数据显示,2021年珠江水系沿江四省(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4.64亿吨,与2015年相比年均增长6.2%;珠江水系3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73亿吨,年均增长4.3%。

作为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珠江水上运输大通道的构建成为沿江地区经济腾飞的有力支撑。内河水运方面,珠江—西江黄金水道持续畅通升级,由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等构成的“一轴一网四线”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曾经“千帆待发”的堵船场景变为“万舸争流”的水运盛况;出海港口方面,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东莞港等大港联通全球,在国际航运、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使大湾区加速迈向国际一流湾区。

珠江水运正用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奇迹,托举沿江省区老百姓实现家乡大发展的美好愿望。

西江“黄金水道”产生了“黄金效益”。大藤峡船闸启动试通航后,险滩、暗礁永沉江底,过往船舶逐步实现了大型化,带动了流域沿岸超50亿元产业经济发展,常年跑西江水运的船老板黄巨轮,以前驾驶的是300吨级的小船,如今他购置了3000吨级的大船,生意日渐红火。

去年,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开工建设,断航近20年的云南南下珠江、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运大通道有望在“十四五”时期打通,云南经珠江走向大海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今年8月底,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广西北部湾形成海铁+江海联运新格局,它将与湘桂运河衔接,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一条新的纵向水运战略大通道,实现广西5700万人民向海图强的梦想……

浩荡珠水,奔腾不息。生态航道、绿色港口、纯电动游船正加速布局建设,一大批信息化的智慧港口发展得如火如荼,珠江将在未来创造更加辉煌的奇迹。

2022-10-05 本报记者 郑 杨 庞彩霞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61869.html 1 <p> 珠江奔流 向海图强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