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大豆精深加工
大豆自给率低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短板。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国际环境下,要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必须补强粮食安全短板。今年我国把扩种大豆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提高大豆自给率,逐渐改变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然而,国产大豆要实现振兴,须着力培育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国产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经历2003年至2004年大豆危机和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在压榨领域失去竞争优势后,向食品领域转型,形成了“油弱食强”的发展格局。目前,在我国已经建立的大豆食品、蛋白、酱油粕、油脂等加工体系中,传统豆制品加工占79%左右,蛋白加工占15%左右,酱油粕加工占5%左右,压榨加工不足1%。
在国家倡导振兴国产大豆的背景下,国产大豆产业正在飞速发展,大豆深加工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但我国在大豆深加工技术、装备等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据了解,目前我国大豆深加工能力不到10%,深加工产品科技附加值较低,大豆深加工产业链尚不完整。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产大豆价格飞速上涨,从疫情初期的每吨3500多元上涨至6000多元,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对大豆加工企业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大豆深加工企业,大豆原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对公司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影响明显,其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着公司效益。
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是国产大豆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目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小、散、弱,处于亏损或者亏损边缘,没有能力对国产大豆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必须培育壮大一批国产大豆加工龙头企业,构建“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要以国产大豆为原料,发挥产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打造知名品牌,建设系列大豆食品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大豆精深加工,既要大力提倡招商引资,增加大中加工企业数量,还应重视引导各类小微企业,生产各类小而精的大众消费品,走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
在我国大豆大量进口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国产大豆加工企业要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做大做强国产大豆产业。要发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品牌优势;要打造产品的差异化,从品质上与进口大豆拉开差距,做好研发,提升品质,由产品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在差异化竞争中形成非转基因大豆独立的定价体系,提高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
大豆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农作物品种,不能离开国际市场谈国内大豆产业发展。推动国产大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只靠防守,也要鼓励引导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主动“走出去”。除了从巴西、美国等国家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外,还要不断拓宽进口来源地,在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仓储物流设施,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打造跨国粮商。
(作者系中国大豆产业协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