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易冉:
焊花飞舞写荣光
戴着头盔、护目镜、口罩,身穿厚厚的工作服,专注地看着焊缝,双手稳稳地拿着焊枪焊接车体……这是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电焊高级技师易冉日常的模样。
22年间,易冉在焊花飞舞中交出了超过8万辆铁路货车,优质率百分之百,获得了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
“焊工手里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十个焊工九个黑,全身上下全是灰。”这是焊工的真实写照。
2000年7月,18岁的易冉从武昌技校毕业,来到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走上焊接岗位。“拿起焊枪、走进工厂、练就高超技艺,是我最初的梦想。”易冉说,“登上六尺高的工作台,看到生产线上焊机一字排开、焊花此起彼伏,既兴奋又紧张。”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给人以考验。“每人每天的焊接量达125米,要消耗30公斤焊丝,一天下来人都累得散了架。”易冉回忆说,更让人难受的是焊接时飞溅的焊渣会灼伤皮肤,容易留下疤痕。
有人说,这么艰苦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易冉却坚定地相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一样能做到。”保持一股韧劲,易冉勤学苦练,从掌握理论知识到打牢实践技能,从实习到顶岗,别人需要3个月时间,而她只用了半个月。
“由于车间温度高,焊接工全身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有时还会中暑。刚开始,我还担心这么秀气的女孩子是否能忍受这样的辛苦,没想到她是坚持得最久的。”易冉当年所在班组班长欧清莲说。
除了勤学苦练,善于思考是易冉进步快的重要原因。“我的小窍门是‘逆向思维’。比如,师傅在指导如何将焊条充分顶出去来消除仰板背面凹陷时,我会特意观察焊条没顶出去所造成的缺陷。”易冉告诉记者,她专门准备了笔记本,把每次新产品开发案例、同行们的感悟和经验等记录下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只有不回避问题,让问题都暴露出来,才能在‘漏洞百出’中堵漏补缺,稳步快进。”
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执着追求,易冉迅速成长为技艺纯熟的多面手,在各项比赛中披金挂银,很快完成了从“技术铜星”到“技术银星”再到“技术金星”的三连跳,成为公司设立该奖项20年来“跑完全程”用时最短的员工。26岁时,易冉成为公司最年轻的电焊高级技师。
“焊接就是在针尖上跳舞”
在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易冉熟练地焊接着铁路货车的中梁,每一步操作都一丝不苟。“铁路货车上的中梁可以说是车厢的脊梁,承载着全车的重量,腹板是中梁上的重要部件,对它的焊接是整个车体中质量等级要求最高的。C70铁路货车的腹板要把分别为12毫米与6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3条焊缝还有交叉,容易出现焊穿或者焊不透、熔合不好等缺陷。”易冉说,通过不断琢磨、反复试验,最终在工艺上采用两种不同参数的方法圆满完成焊接任务。
摘下头盔,易冉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珠,在笔记本上把刚才焊接的体会认真记录下来。“焊接就是在针尖上跳舞,有时候甚至需要精确到1毫米甚至0.5毫米。”她说,公司主要生产重载高速铁路货车,一般要承载七八十吨的货物,经受高速运行中的高频振动,以及不同地域高寒、高温、高腐蚀的影响,要达到30年、5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任何一个微小的瑕疵都可能埋下隐患,因此要认认真真焊好每一毫米。”
易冉在岗位上孜孜以求,不断深入钻研、学习新的技术,对工作精益求精,成为公司多种新车型关键部件的试制人和焊接技法、标准的创立者。中车株洲车辆公司制造生产的习水跨座式小火车钢结构轨道梁,属首次在该类轨道梁制造领域开展焊接工艺技术。易冉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对深熔焊工艺方法进行技术优化创新,确定了合适的焊缝接头坡口形式、焊接工艺参数,生产效率较采用普通技术提高25%,焊缝内部质量经超声波探伤合格率达100%。该项目获得第四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
铁路货车看似其貌不扬,但载重量、设计时速不断提高,对生产材料、制作工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铁路货车行业各车型生产中,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接头型式越来越复杂,对焊工技能水平要求更高,铝合金底门、不锈钢车体等多种材料和结构自动化焊接技术还有待进行系统性研究。”易冉说,技术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年,易冉把“铁路货车典型焊缝质量、效率提升及应用”作为新的攻关项目,通过对不同焊接标准体系制造要求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技术分析,总结可复制、利于快速推广的操作方法,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研究,进一步提升焊接技艺与应用。
“创新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灵魂”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用自身技能为企业不停攻克焊接作业出现的难题,才能真正体现价值。”2011年12月,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
“以往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如果发现无法攻克的问题,就‘丢’给工艺部门修改工艺。但工艺部门的大学生往往缺少一线工作经历,有的问题没法解决又‘丢’回车间。”易冉说,创新工作室中既有一线焊接人员,又有工艺人员,发现问题就一起研究探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随着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加快生产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步伐,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邀请参与智能改造升级计划,易冉也成为“焊接机器人在铁路货车车体上的应用”项目的“探路人”。
易冉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手中的焊枪会换成轻巧的操控器,几套程序、几个按钮就可完成以前需12名电焊工才能完成的大块板材焊接。她和伙伴们“黏”在焊接机器人工程师身边认真学习,努力提升编程操作技能。
为了尽快让机器人“上岗”,她将常用的焊接工艺实践与编程相融合,编撰了易读懂、好操作的焊接机器人操作教程,对上岗操作焊接机器人的焊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她还自学电工、钳工、机械制造知识,编写了焊接机器人维修保养知识手册,帮助焊工转型成为机器人运维师。
“总有进步的方向,就是特别幸福的事情。焊工需要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创新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灵魂。”易冉说,“焊接机器人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可手上的绝活也不能丢,要做得更精、更细。”
截止到目前,易冉带领团队参与公司焊接攻关项目试验100余项次,新材料焊接工艺性及工艺评定试验60余项,完成重载高速铁路货车技术创新47个;申报国家专利33项,发表论文37篇,成果应用和推广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18694万元;开展技术研讨、新焊接技术推广等技能培训300多场。
“再小的螺丝钉,做到极致也会迸发千钧之力;再平凡的工作,也能为国增光。我会一直坚守一线,握紧手中的焊枪,书写大国工匠的荣光。”易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