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圆梦在希望的田野

——宁夏“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调查

本报记者 拓兆兵

当前,我国脱贫地区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增加脱贫农民收入,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战。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更是难中之难。为此,宁夏2021年4月份开始大力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一年来,这一行动成效如何?经济日报记者日前走访脱贫村发现,各村碰到的难题各有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村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走进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海和村,道路整洁,花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就在去年,这里还是树少路破环境差的模样。仅一年,变化之大令人惊讶。海和村只是宁夏多个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缩影。为巩固脱贫攻坚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021年4月份,宁夏开始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由自治区领导带头包抓重点村,全区尽锐出战,对160多个移民村开展巩固提升。一年多来,这项行动硕果累累。

“殿后村”二次蝶变

位于中卫市的海和村有2500多人,是个移民村。10年前,村民们从“苦瘠甲天下”的海原县山区搬迁下来,实现了首次蝶变。完成“脱贫大考”后,2020年海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47元,纵向比实现了很大进步,但横向比位列宁夏移民村倒数第一,被列为自治区包抓重点。2021年7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进驻这里。

“海和村的痛点在于基础设施起点低、功能缺失多、村容村貌差。难点是全村村民以农业采摘、建筑等零工为主,收入不稳定,增收渠道窄。二者交互作用,导致村民发展信心不足。”驻村第一书记张圃瑜告诉记者。

海和村的状况代表了宁夏移民村中“殿后村”的共性特点:基础设施差,返贫风险高。但从理论上讲,提升空间也大,该如何攻坚?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驻村工作队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上千万元,组织村民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大改造。新修了道路、污水处理终端等,开展了“厕所革命”,安装了路灯,改扩建了村部,栽植各类乔灌木5200多株,村庄巷道硬化率、亮化率达到100%……这些工程为村民们创造了2000多人次的务工机会,人均增收达到2000元。

按照“什么弱、强什么”原则,驻村工作队率先在村民最为关心的稳定就业问题上发力,成立了“海和村务工就业服务站”,引导230多人就业;动员多家企业进村开展招聘会,招工30多人;对接货运企业,帮助村里32辆货车与50多名货车司机增收;与中卫市制香企业合作成立帮扶车间,解决易返贫困难群体30余人就业……

多管齐下效果迅速显现。2021年,海和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25元,比2020年增长29.9%,增幅位居宁夏移民村前列,村民们的信心也大幅提振。后续,海和村还有“组合拳”,建设中的光伏、肉羊等产业将助力村民持续增收。

“中游村”使出新招

走进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广荣村,一栋栋楼房色彩明快。村部整洁的广场上,老人们在悠闲地聊天。5000多人的广荣村是宁夏为数不多住楼房的移民村,篮球场、扶贫车间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8年前,村民们从西吉县山区搬迁下来,过上了新生活。2020年广荣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58元。在全区移民村中,这个成绩处于中游。2021年7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进驻于此。

“附近的工业园区吸纳村里460多名男性稳定就业,年轻人则大多在城市打工;村里的制衣车间与手工品工坊可稳定吸收几十名妇女就业;养殖业由企业托管。可以说,村里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明显短板,产业发展比较稳定均衡,进入了发展平台期。”驻村第一书记张万升告诉记者。

广荣村代表了“中游村”的共性特点:不好找到突破的抓手。如果猛烈发力,拳头可能会打在棉花上。如何破局?

经慎重思考后,村里将突破口放在了妇女、老人等留村劳动力身上,在增量上想办法。去年,村里引进宁夏冠名食品加工合作社,投资2500多万元建成了枸杞芽菜种植基地,种植枸杞芽菜1000亩,并新建了2个加工车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日均可带动80人务工就业。

“枸杞芽菜可常年采摘,老人孩子都能干,一公斤采摘费3元钱。手快的人一天能挣一二百元,手慢的能挣七八十元。刚刚过去的4月份,70多岁的苏万虎、马秀花老两口三天就挣了1480元。”枸杞芽菜种植基地工作人员马英英说。

去年,村里还开始种植赤松茸。今年4月份,赤松茸已经长成出货,主要销往银川市。58岁的蒙永忠在附近园区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他还承包了2个大棚,主要由妻子来种植,一个大棚预计收入近2万元,家庭收入增长可观。

新产业增加了新动能。2021年,广荣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47元,比2020年增长了约10%。今年下半年,冠名食品加工合作社的羊肉串加工项目即将上马,能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领先村”三产融合

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武河村热闹繁华,村部附近分布着近百家饭馆、商铺,规模堪比一些乡镇中心。这是个人口近万人的大村,由于从西海固山区搬迁下来已20多年,村民们具有一定积累。2020年武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40元,位居宁夏移民村前列,且超过宁夏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2021年7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驻村工作队进驻武河村。

“武河村拥有葡萄、玉米、肉牛养殖等产业,产业均衡且服务业优势突出。因为搬迁时间早,村民们地多、庭院也大。可以说,基础条件是好的,但提升难度也很大,群众期望值很高。”驻村第一书记张虎说。

武河村代表了“领先村”的共性特点:基础扎实、优势突出、进步明显,但越往上越难以提升。如何攻关?

针对单项产业提升空间有限的瓶颈,村里决定打破产业界限,发挥三产优势,带动一二产业,走融合发展之路,拓宽致富路。村里争取了130万元项目资金,引导部分村民发展美丽庭院旅游经济;争取了560万元项目资金,以村集体经济共同参股的形式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武河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水果蔬菜采摘、垂钓等体验式项目。

去年,由帮扶企业援建的800亩桃园交付村里,加上全村种植的2000余亩葡萄,村里的生态游条件已具备。而且,村子处在贺兰山西线旅游带上,村民们对在家门口“尝鲜”旅游饭充满期待。“游客多了,牛肉消费肯定也会增加。”35岁的养牛户吴瑞萍说。

今年,经过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水利部门将对北三斗渠实施改造,补齐武河村因早期移民村规划建设标准低造成农田灌溉困难的短板,让村里所有作物均能得到正常灌溉。

目前,武河村正在进行一二三产业项目整合。驱车行驶在武河村,饭馆红火,庭院美丽,牛羊肥壮,桃园、葡萄园青翠欲滴,新的目标给了村民们发展预期。2021年武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40元,比上年增长17%。“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时间,我们会持续用力,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武河村党支部书记马宁说。

2022-05-30 本报记者 拓兆兵

——宁夏“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调查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4833.html 1 <p> 圆梦在希望的田野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