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当教授,这个可以有
——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系列谈之二
前一段,七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鹿新弟慨叹“工人当教授太难了”,很多企业因无职称评定参照系,“连盖章都不肯”。
有绝技有绝活,很多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工正值当打之年却顶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长期以来,国内技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只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再想晋级获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则遇到职称“跨界”评定的鸿沟——无学历无论文。
是政策不允许吗?有关部门的支持态度很明朗。国家近几年先后出台了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及“加强版”的实施意见。吉林省、辽宁省均明确提出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新时代“工人教授”。
落到实际生活中,高技能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到1‰,有的企业虽然敞开了参评大门,却没有配套评聘标准和细则,“能参评却评不上”。为什么不少高级技工获得国家荣誉和奖项之后,纷纷转到经营管理岗位以摆脱“工人身份”?其中不排除社会偏见等因素。
一位劳模坦言,倡导工匠精神得先让奋斗者有奔头、有“获得感”,而现实很“骨感”。由于技工等级没有与工资收入明确挂钩,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普遍偏低,贡献再大,晋升空间也有限。职业期待“一眼望到头”的根源在哪儿?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扭转。
技工当教授有何不妥?看水平,自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设立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类评审组以来,到现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技术工人已达20名。看贡献,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为代表的技工翘楚,已在各行各业挑起了大梁。
正因如此,改革突破技工评价“天花板”,许多企业已经走在前面。打破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身份界限”,“双师”认证可以“切换跑道”。在职称评定中提升实操能力和工作业绩权重,把技能竞赛、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作为职称评审的“加分项”。一些省份还对技工晋级教授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作出重大贡献的技能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
改革就是风向标。当优秀技工脱颖而出的机制由独木桥变成立交桥,当技工的奋斗加持保障后盾变得“有里子也有面子”时,“技工荒”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