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花园城市

蔡本田

新加坡以“花园城市”闻名。它地处赤道附近,降雨充沛,经年如夏。在这片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500处规模、主题、功能、风格各不相同的公园。它们宛如镶嵌在花园城市中的一颗颗明珠,五光十色、婀娜多姿。

星罗棋布的公园既为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们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好去处,也使这座城市越发生机盎然。放眼望去,四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作为一个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度极高的小国,新加坡为何如此看重公园?一个普遍被大家认可的解释是,此举彰显出新加坡政府打造世界绿色宜居城市国家的雄心壮志。

新加坡的公园绝大多数由隶属于国家发展部的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运营管理。目前,该机构共管理超过300家公园和4个自然保护区,绿地面积接近1万公顷,包括约110万棵登记在册的树木和1200万棵灌木等。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包括公园在内的城市长远科学规划工作。为打造世界一流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基本上每10年就会编制一次,每5年还会重新审查和微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园的整体绿化和景观设计理念也经历了从简单绿化到美化,再到生物多样化和园林艺术化的升级。

新加坡的公园规划贯穿国家法定规划体系的各个层面。相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土地使用、交通建设等规划的过程中,大多会与绿化、环保等部门沟通,并提前做好科学论证工作。同时,同步编制国家公园、水体等工作规划也是其惯常做法。

新加坡大多数公园的大部分建设运营资金均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公园的日常养护工作基本通过招投标方式交给企业,企业中标后会与国家公园局签订为期3年的合同。这种“花钱买服务”“用人不养人”的做法,有效精简了公园管理和运营队伍的体量,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也明显提升了公园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是,新加坡国家公园体系对绿色开放空间做了详细分类,主要包含自然保护区(天然公园)、各类城市公园、公园连接网络、树木保护区、社区花园、自然步道、垂直绿化等类型。其中,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沿阵地,也是满足公众高品质休闲需求的重要场所。为此,新加坡设立了4处主题不同的自然保护区,并规划了20处自然区域,从而确保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

纵观遍布新加坡的各类公园,虽然风格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公益开放性、布局均衡性、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是不同公园的共同特征。

——公益开放性。新加坡除动物园、河川生态园、夜间野生动物园和裕朗飞禽公园等少数公园售卖门票外,其他均常年向居民免费开放。同时,绝大多数公园基本不设围墙或栅栏,也没有时间限制,以方便人们随时从各个方向进出。

——布局均衡性。面对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新加坡尤其注意采用科学方法平衡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比如始终强调把公共空间规划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新加坡由53个岛屿和7座礁滩组成。尽管这些岛屿大小不同、特色各异,但大多设置了数量均衡的公园,让每个岛上的人们都有充分的休闲与活动场所。

——生物多样性。新加坡的天气总体炎热潮湿,但公园里不只有热带植物。当地政府在公园建设过程中尤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并积极推动多品种的差异性互补。国家公园局已于2015年启动了新的自然保护总蓝图,计划在未来10年内锁定46个濒临灭绝的当地动植物品种进行物种复育工作。

——环境友好性。目前,新加坡政府正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在核心自然保护区之间打造更多生态走廊,加强绿色空间的连接,更好建设“大自然里的城市”。同时,绝大多数公园内除设置少量的人造景点、服务窗口、厕所和停车场等必要设施外,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场景,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痕迹。

遍地葱茏、百花吐艳、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穿行在新加坡的公园中,惬意是一定的,欢喜是经常的,意犹未尽是必然的。而新加坡公园的建设经验,对世界各国而言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更多国家和地区学习、借鉴。

2022-04-24 蔡本田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2884.html 1 <p> 花园城市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