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再出发

——赣南原中央苏区纪行(下)

□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循着红色足迹一路在赣南追寻,千里故地已是旧貌换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赣州市以拼搏之心、奋进之态深入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奋力书写“老区不老、势头正好”的新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情形,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长蔡报贵至今仍激动不已,他指着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高性能磁钢产品表示,这些年公司潜心研发,掌握的晶界渗透技术已可以与国际顶尖企业竞争。

与金力永磁相距20公里的赣县区赣江之滨,江西省与中科院共同推进建设的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拔地而起,聚焦赣南稀土、钨等优势资源绿色高效分离、高端材料开发,老区的科技前沿力量正在茁壮成长,目前仅国家级的科创平台载体,赣州就已达20个。去年12月,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在赣州成立,改写了江西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

赣州市把产业发展作为苏区振兴之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厚积薄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子布局,伴随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双向开放进程的加快,一个个产业蓄势、蝶变,挺起了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在赣州经开区,百余家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聚集,国机智骏、凯马汽车2家整车企业实现投产下线,整车年产销规模近2万辆,圆了老区人民的“造车梦”。

在南康区,依托赣州国际陆港,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木材在此集散,加工成家具再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现代家居产业集群总产值达2270亿元。

在龙南市,依托靠近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批量承接引进15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从覆铜板、线路板到智能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在章贡区、信丰县、定南县……来自湾区的投资从小打小闹转向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手笔,“千军万马过南岭”的火热景象处处上演。

2012年至2021年,赣州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去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2011年的3.12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均达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20%,规上工业企业达2478家。

赣南老区的“开放之旅”,不仅仅体现在产业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南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补齐,朝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阔步前行。昌赣高铁、赣深高铁相继开通营运,高速公路约占江西省的四分之一,成为全省建成快速路网最长的“高架城市”。一条条绵延的交通巨龙,在为赣南人民带来诗和远方的同时,也为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加速度”。

赣南老区的“加速度”,更体现在创造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上。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去年12月“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线以来,已有近亿元资金直接拨付给上千家企业。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喻玺表示,这样的效率过去只能在深圳看到。“凡是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对标最高、聚焦最好、锚定最优,赣州市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把党中央的深情厚望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动力。根据《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到2035年,示范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宜居、特色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庶的发展新局面。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行进,千里松涛、满山翠绿映入眼帘,这里是美丽中国南方的绿色屏障。赣州正弘扬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不忘初心、感恩奋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前行。

2022-04-17 □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赣南原中央苏区纪行(下)

1 1 经济日报 content_252450.html 1 <p> 奋楫扬帆再出发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