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支撑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
去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在新的“赶考路”上,如何加快重要领域的改革,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到统筹兼顾?
林毅夫: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挥我国自身的比较优势。
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抓手,在创新过程中,遵循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提高,会更有意愿采用绿色、环保技术,遵循环境法规,落实绿色发展的要求。
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有竞争力,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可以利用国际资源来满足需求,实现开放发展。
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更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发挥比较优势,一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创造就业机会,让更多低收入群体实现充分就业。二是随着资本积累加快,劳动力会从相对丰富变为相对短缺,资本会从相对短缺变为相对丰富,这种变化会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而资本回报会相对下降,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会缩小。三是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有能力将更多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等,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
记者: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应该如何发力?特别是对新经济的发展,您有何建议?
林毅夫:在很多传统产业领域,我国还处于追赶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还有一定差距。发达国家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在这些产业上中国具备后来者优势,还有许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机会,发展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
新的产业革命、新经济的特点是技术、产品研发周期较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为我国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首先,作为人口大国、人才大国,中国拥有规模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其次,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市场,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此外,新经济领域的许多技术和产品需要硬件配套,中国还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工业配套能力,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在新经济领域中国有换道超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
记者: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在这样的形势下,促进高质量发展,我国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林毅夫: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可能受到一些影响。此外,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和地缘政治紧张,也会影响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我国在发展上面临的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传统产业上有后来者优势。在新经济方面,我国不仅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而且具有人力资本优势,有体量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所以具有换道超车优势。
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规模越大,消化产品的能力就越强。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只要保持定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利用好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方面的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合理的中高速增长,并且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带来机遇,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