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安徽作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公布,安徽省将如何贯彻落实《意见》,又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意见》落地实施?记者近日采访了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
记者:安徽省将锁定哪些目标来贯彻落实《意见》?
邓向阳:《意见》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十三五”期间,安徽实现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为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期间,安徽将充分发挥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等比较优势,锁定“保持中部领先、位居全国前列”目标,努力实现“五个更大”:
一是经济实力更大跃升,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更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创新指标明显上升,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三是改革开放更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建成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际性开放合作平台,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亿美元。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更大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大气、水、土壤、森林、湿地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五是民生福祉更大增进,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记者:安徽将采取哪些举措贯彻落实《意见》?
邓向阳:“中部崛起”的号角再度吹响,我们理当展现更多“安徽作为”,力争更多“安徽成就”,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见效。
一是聚焦“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好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这“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升级版,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二是聚焦“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统筹推进“两带三区一园”和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等四条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三是聚焦“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积极促进省辖市与中部地区城市(区)结对共建、对口合作,加快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四是聚焦“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奋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五是聚焦“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合肥都市圈和合芜蚌、皖北、大别山区、皖江、皖南等“一圈五区”协调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
六是聚焦“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
记者:作为中部地区的一员,同时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一员,安徽省如何在贯彻《意见》进程中发挥好自己的区位优势?
邓向阳:安徽省既是长三角的腹地,又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交汇点,为我们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配置资源提供了难得机遇。
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坚决担起中部地区、长三角两个“俱乐部”成员的责任。一是聚力“创新协力”,在积极推动合肥、上海张江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的基础上,统筹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强化“要素流通”,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组建中部和长三角商会联盟,打造连接长三角与中部的市场、资本、产业、人才、技术、信息同项目对接、互动耦合的平台,建设一批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
三是加快“交通互联”,在规划编制、项目谋划、建设实施等方面协同发力,提升安徽省联通中部地区、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共同打造一批联通长三角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战略通道、联通省会和都市圈的快速通道以及联通毗邻地区的顺畅通道。
四是坚持“开放对标”,充分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先进地区做法和经验,与兄弟省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争取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京津冀、粤港大湾区等地区通关合作。
五是实现“绿色共建”,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经验,共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大别山绿色发展合作区,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