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哺海”更护海
不久前,辽宁丹东东港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协同丹东海沃水产有限公司将330万只梭子蟹苗放流黄海海域。
“东港梭子蟹是黄海北部海域独有的地方性品种,这一无法进行养殖的海产品目前已发展为集放苗、捕捞、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当地渔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出口的拳头产品。”东港市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副局长郑义说,近几年,东港市通过增殖放流恢复梭子蟹种群资源,实现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生态平衡,对调整渔业生态结构、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将起到关键作用。
“水温20摄氏度,袋温22摄氏度,盐度合适,满足放苗条件了。”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王小林在东港市港润码头测量海水水温及盐度数据后说。
辽宁丹东有着126公里长的海岸线,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沿着滨海公路一路前行,江海相连,北黄海沿岸虾池鳞次栉比,如镜如画。
“吃海,也要哺海”——这一理念成为丹东人民的共识。三年来,丹东市全面推进修复近海生态环境工作,包括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滩涂及浅海生境修复、海岛近岸水动力恢复、海岛植被生态保育、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5项工程,全方位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今年5月,丹东临港集团放流团队分赴黄海北部海域放流地点放流对虾苗。丹东临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周威表示,每年的5月份,临港集团放流团队都会选择适合放流的位置增殖放流。随着去年增殖放流的成功,今年临港集团加大了增殖放流力度。本次增殖放流投放的苗种数量多、品种全,将有效提高黄海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种群数量,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大量放养鱼虾苗,丹东还注重人工鱼礁建设。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文博说,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和增殖藻类,能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饵料,从而吸引鱼群在礁体附近形成集聚,改变以往滩涂近海无序养殖等情况,可规范养殖,更为合理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好海洋生态。
“就是给鱼虾在海底安个家!让它们快乐生长!”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村干部张宗义说,“生态好了,产量大了,村里和渔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如今,丹东海域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目前已投放了上万座人工鱼礁,建成人工礁区面积近7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