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沙河变网红景观
本报记者 郑 杨

一湾清碧河水,两岸美人蕉、兰花草摇曳,河畔碧道旁,意趣盎然的生态科普漫画不时吸引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打卡”……这条获评“东莞市最美河涌”的网红景观河黄沙河,曾经一度是“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10条黑臭水体之一。

“记得小时候,黄沙河水清得捧起来就能喝。大人们从河里取水灌溉水稻、甘蔗,小孩子在河里抓鱼、戏水。”东莞市东城街道同沙社区党委书记、黄沙河同沙段河长钟汉良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两岸工业发展,河水开始发黑发臭。记得有家陶瓷厂把像牛奶一样的白色污水排到河里,真叫人心痛。”

2016年,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沙河由此迎来了“新生”。东城街道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一河两岸综合治理。污染环境的工厂被关停、迁走,截污、清淤、生态补水、堤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序推进,黄沙河水质持续改善。“2020年以来每月对河涌水质检测均达V类水以上,达到了‘长制久清’的效果。”东莞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执行副指挥李裕成说。

近几年,黄沙河被打造成了一个海绵体,集“渗、滞、蓄、净、用、排”于一体,能充分发挥排涝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作用。东莞东城水务工程运营中心项目负责人黄顺东介绍,该项目因地制宜布置了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雨水截留、净化和蓄水设施。沿河步道全部采用吸水材质的彩色塑胶铺设,面积约2万平方米,透水率达95%以上,不仅能有效渗水,也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这个集生态、休闲、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生态廊道,形成了东莞市首个海绵城市景观。

“现在,周边居民出门就能享受水清鱼欢的自然美景,连白鹭都不时过来栖息。”钟汉良说。黑臭的黄沙河变成了“最美河涌”,钟汉良也获评了东莞“最美村级河长”。他说,河涌整治不仅是一项惠民工程,更是一项提升产业承载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富民工程,已经有越来越多环境友好型企业迁入同沙社区,厂房租金从原来的每平方米六七元上涨到了十几元。

如今,利用黄沙河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内的海绵城市生态科普馆,东城街道还打造了东莞第一个“河莞家”志愿者河长驿站,希望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引导更多公众成为水治理的参与者和生态的守护者。这个以低碳概念打造的河长驿站,将生态鱼缸、循环净水系统和屋顶喷淋系统相结合,形成“海绵城市”的现实版教具,引导公众开展雨水收集利用。驿站不仅每月常态化开展环保教育体验活动,还积极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小小志愿讲解员培训项目,成为当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看点与亮点。

“黄沙河是东莞市水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李裕成说,截至2020年底,东莞已完成超380条河涌整治,清淤量约300万立方米,整治暗渠220条237公里,完成一河两岸的景观整治超过200公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