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地种树,以后难道吃树叶
黄晓芳

最近,河北某地数百亩麦田被毁后强制流转给了一家公司种树,当地政府称,此举是为了大气污染防治,为城市周边植树绿化。

耕地用来种树,以后难道吃树叶?出现这种咄咄怪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饥饿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几千年来,饥荒、瘟疫和战争一直是人类的心头大患。但过去几十年,人类似乎已经可以应对这三大难题。当一些人开始烦恼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导致的“富贵病”时,粮食安全被有些人抛之脑后。再加上种粮收益低,其他经济作物效益可能更好,或者有些耕地处于城市周边,利益驱动之下,耕地便成为有些人眼里的唐僧肉。

确实,在战胜贫困、实现温饱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已经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粮食生产连续17年丰收。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大会召开时,各国代表听到恍若世界末日的预言,当时有专家说,中国绝不可能养活自己,这个人口大国正走向灾难。时至今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但是,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沉重代价告诉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粮食安全有关挑战并未远离,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事实上,随着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我国粮食产需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这两年,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粮食等农产品全球配置的不确定性增加。疫情之下,一些国家又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打丝毫折扣。

因此,和这起麦地种树事例一样,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非常值得警惕。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更有甚者,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如果任由这些问题发展,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大计,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当地回应称,耕地种树是为了完成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不得不出此下策。如此这般“按下葫芦起了瓢”,暴露了个别地方工作中的简单化、粗暴化。生态环保和粮食安全都是关系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还应注意的是,过去有些人为了占用耕地,走的是曲线思路,先打擦边球,把耕地改变用途,成为“非农用”、“非粮用”甚至废弃地,过上几年,再大笔一挥实行征用。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城市像摊大饼一样长大,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其中有些建设用地就来源于此。现在随着土地督察越来越严格,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没那么容易得逞,但对于这些苗头,有关部门还须睁大眼睛,保持足够警惕,并及时依法治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