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盯“洋指标”没什么必要
周琳

国内投资者不需要太迷恋“洋指标”的短期波动,应投入主要精力加快培育A股自身的长期资金、“聪明”资金、稳健资金。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的市场风险,归根结底要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打造更多“看得长远,买得准确,走得干脆”的A股资金“压舱石”。

4月19日,沪深港通的北向资金单日流入160多亿元,位列近16周的第二高。盘后,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目前A股市场通过沪深股通进入的外资,证监会看得很清楚,有手段防止外资大进大出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监管部门及时发声用意明显:投资者无需担心和过度关注南、北向资金的短期波动数据,股票互联互通开通7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已有一整套成熟的体制机制监管外资安全。与其习惯性紧盯外资热钱的短期指标变化,不如埋头培育属于A股自己的长期资金。

2016年至2020年,外资净买入A股1507亿美元,主要通过沪深港通渠道。截至3月31日,外资在A股的持仓占比约为5%,低于境内机构持仓占比。

目前,通过金融开放大门进入的外资约有四类:一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二是通过互联互通渠道进入A股的散户,投资规模较小;三是境外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从事资产配置的基金等,是外资持仓中占比较大的部分;四是通过国外券商的自营形式进入A股的外资,背后是对冲基金,是少数可能影响A股稳定的外资力量。

市场之所以看重外资热钱的短期指标,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目前国内增量资金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增量外资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二是随着资本市场有序推动制度型对外开放,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尤其是近3年来外资热钱呈现净流入态势。三是在历次A股大幅下探中,部分外资凭借成熟的投资理念多次精准“抄底”,被市场称为“聪明资金”之一。

但是,部分国内学者、证券分析师强调外部因素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这类“言必称希腊”“贤必举欧美”的态度,的确值得引起注意。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按市值区间分布不断向国际趋势靠拢。从2016年开始,A股新兴产业的大市值公司流动性增加,并开始获得流动性溢价,按不同市值空间对应的PE(市盈率)分布看,目前已基本与港股和美股市场看齐。国内投资者不需要太迷恋“洋指标”的短期波动,应投入主要精力加快培育A股自身的长期资金、“聪明”资金、稳健资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等方面做出新的部署。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要落实这些部署,防止外资大进大出的市场风险,归根结底还是要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引导更多国内增量资金入市,打造更多“看得长远,买得准确,走得干脆”的A股资金“压舱石”。

当务之急是,从问题导向出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募权益类基金发展力度,积极引导其他权益类资管产品稳健入市,科学引导储蓄搬家,提高A股机构化水平,减少散户占比过高的投机风险,减轻对外资“依赖”;另一方面,学习外资成熟的长期投资理念,优化国内机构投资者考核标准,避免国内资管机构过于短视的投资行为引发市场资金快进快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