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3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
陈果静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等多个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相关成绩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接下来,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农民增收的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等无不需要资金支持。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及产业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农业生产对资金的需求也将逐年上升。

需要正视的是,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信贷支持,涉农贷款规模有了较大增长,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三农”金融可得性显著提高。但农村金融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市场化竞争机制,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较为薄弱,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仍有待完善。此外,不同地区的涉农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金融服务也尚未完全形成因地制宜、鼓励创新的环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应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地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持。

首先,应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薄弱,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在于机构不足而非机构过多。接下来,应当进一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同时,着力构建大中小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挥各自优势、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此同时,还可考虑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增加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竞争机制。

其次,应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建设。一方面,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完善农村支付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大力建设农村担保体系,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此外,还应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发展,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

再次,应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成本下降、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在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可在涉农领域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创新农村服务模式,更好满足“三农”金融需求。

当前,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更高要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一个与“三农”需求相适应的、能够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金融与“三农”发展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