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世界经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告

投入运行的左岸三台机组

建设中的生态鱼道

建成后的大藤峡水利枢纽生态景观规划鸟瞰图

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

高峡出平湖,西江起雄坝。深秋时节,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库区碧水蓝天,两岸群山相互辉映。

作为国家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自建设以来,始终按照生态工程要求,以建设生态大藤峡为目标,进行行稳致远的生态布局,力争树立生态标杆工程。

确保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安全

深秋的暖阳照耀在与澳门一江之隔的竹仙洞水库水面上。尽管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节水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供水仍有缺口。而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藤峡工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上游,是提升西江水资源调配能力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先决配置条件工程。同时,通过调度大藤峡水库,可有效增加西江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枯水期径流量,抑制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提高生态流量的保证程度。

坐拥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大藤峡水库可与龙滩、飞来峡水库等联合运用,抵御超200年一遇的洪水,对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标准、实现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目标、保障大湾区安澜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藤峡工程的建成使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了坚固的生态安全屏障,繁荣的大湾区将大大降低洪水风险,洪患引起的环境恶化、灾后疫情等问题也将得以化解,生态秩序走向良性循环,大湾区水网将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改变区域发展现状,提升区域发展潜力

既要把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成现代精品水利工程,更要留下一座生态水利标杆工程。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做好流域上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大藤峡江段地理位置优越,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枢纽建成后,以大藤峡水利风景区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风景、宗教民俗、红色旅游等本土文化,将大藤峡建为集旅游、科普、教育、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华南峡谷文化旅游度假中心,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为桂平市的旅游发展增添了高质量的景点。

大藤峡工程同时也成为了绿色能源的提供者。大藤峡发电厂工程装机容量1600兆瓦,年发电量60.55亿千瓦时(约合200万吨标准煤),可作为广西电力系统的支撑电源,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保障广西供电的安全与稳定,为将桂中地区打造成为水能资源有序开发、生态环境更趋协调的水电基地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大藤峡工程建成后可实现灌溉面积120.6万亩,预计增产粮食作物2.76亿斤/年,可满足92万人一年的口粮要求,可进一步与当地现有蓄、引水工程联合,提高农村地区约147.6万人的饮用水标准和供水保证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

树立流域水生态保护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座投入357.36亿元的现代水利工程,为何建了两条鱼道?

大藤峡江段既是红水河珍稀鱼类的主要繁育江段,也是西江流域内四大家鱼重要的产卵区域,库区定子滩产卵场是广西红水河来宾段珍稀鱼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产卵场,坝下东塔产卵场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四大家鱼产卵场之一。

为了从流域层面充分发挥生态保护的效益,大藤峡工程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就提出了在鱼类繁殖的4月至6月,优化调度方式,保证下泄水量至少应保持与最小的洪水水量相近的流量,以及提出配套建设主坝鱼道、大藤峡鱼类增殖站并开展鱼类资源保护和增殖放流科学研究的总体任务要求。

为保护大藤峡江段鱼类生境和保持生态功能稳定,大藤峡工程将配套建设“一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并联合上游的龙滩和岩滩、支流的红花和西津等大型水库共同开展西江流域鱼类繁殖期水量调度,可为鱼类重要生境创造适于产卵的水文条件,使产卵场的生态功能得以保留,从而实现西江流域鱼类资源保护。

同时,大藤峡工程将采用物理标记和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鱼类遗传信息检测技术,科学合理地开展大藤峡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效果评估。工程配套建设的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枢纽区鱼类增殖站和来宾市增殖站,加上黔江主坝与南木江副坝双鱼道布局,谱写了国内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水生生态保护体系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