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制造成为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为粤港澳大湾区“定制智能工厂”
本报记者 郑 杨
艾利特展示的人机协作机器人,让工厂更换生产线更便捷。 本报记者 郑 杨摄

“招工难”怎么破?小批量、个性化订单怎么满足?想快速切入新行业怎么办?12月2日至4日,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制造企业聚集广东东莞,参加以“定制你的智能工厂”为主题的第六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钱江机器人、拓斯达等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与瑞士ABB集团、日本发那科公司等世界级大咖同台竞技,精准匹配珠三角“智造”需求,展示新产品,寻求合作共赢。

着眼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智能制造已成为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东莞市市长肖亚非表示,东莞近年来已推动近4000个项目实施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完成投资500多亿元。本届智博会为东莞乃至全省全国完善智能制造生态链、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国际机器人品牌齐聚

“这款人机互动新型协作机器人是9月份发布的新品,珠三角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都能用上它。”发那科机器人展台负责人张伟佑指着一台正快速将杯子装盒的机器人告诉记者,“它的亮点是人一触碰就会停止,进入协作互动模式,随人的牵引而动作。这大大方便了工厂改造产线,不需特意为它做安全围栏,还能让它和工人密切合作。”

“今年外资品牌参展面积是历届智博会最大的一年,他们看好华南地区作为机器人和自动化终端用户市场的旺盛需求。”智博会承办单位——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首席营销官张春蕾说。

东莞从2015年起连续6年举办智博会,正是为了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以需引供,促进产需对接,推动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东莞市工信局局长詹志斌介绍,本届智博会更凸显智能制造前沿趋势,通过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展区、工业自动化及解决方案展区等专业展区,助推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精准匹配应用场景

记者在智博会展馆发现,展会在引入顶尖机器人展商的同时,也注重“下接地气”,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应用场景。展会上来自珠三角各行各业的采购商云集,无论是3C电子、汽车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还是家具、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都能在这里找到针对行业发展痛点、难点的解决方案,“定制”自己的智能工厂。

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协作机器人成为展会最大的亮点。在协作机器人应用专区,节卡、大族、艾利特等机器人龙头企业纷纷首发新品,展现丰富的应用场景。

“我们展出的是目前最典型的协作机器人应用工作站,工厂能结合自身情况直接复制。不需要‘三头六臂’,一台机器人就能灵活应用于不同生产线,实现柔性化的人机协作生产。”艾利特机器人市场总监任怡说。她身后的机器人正与工作人员协作,快速为参观者做好一杯杯热腾腾的咖啡。“比如3C电子行业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短,珠三角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更换生产线成本高昂,无法引入机器人。而我们的产品使用门槛低,2天就能投产,一年左右收回成本,已用在珠三角很多手机、电脑生产线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智造军团”悄然崛起

在智博会上,拓斯达、李群自动化、沃德精密等东莞本土智能装备骨干企业,纷纷展现了在防疫、医疗、食品包装、3C电子等领域的最新行业应用“东莞解决方案”,以过硬实力与国际国内同行同台竞技,一支强大的“智造军团”正在昔日“世界工厂”悄然崛起。

智能装备产业崛起的背后,一条智能制造生态链的轮廓逐渐清晰。

徐福记将自己的“智能工厂”通过显示屏呈现在展会上。在无人生产车间,原本需33人作业的一条生产线经智能化改造后,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沙琪玛产量从6600箱/天提升到了16000箱/天。

在东莞,越来越多像徐福记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趋势,实现了效率变革。2014年至今,东莞实施“机器换人”及自动化改造项目3880个,项目新增设备111735台(套),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19%,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49倍。2019年,东莞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08.65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实现增加值133.74亿元,同比增长10.4%。

“我们在探索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推动装备制造智能化,培育了一批本土企业、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为东莞制造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东莞市副市长万卓培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