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大变样,群众的生活也变好了,这几年我养鱼和种植板栗,再加上种稻谷、养鸡和鸭,一年收入算起来有5万多元。”走进广西桂林资源县瓜里乡文溪村,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蒋扬鹏告诉记者。
文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杉树、中药材以及发展鸡、鸭、鱼养殖产业,人均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去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资源县厚植扶贫产业基础,大力推进全面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贫困户脱贫后不返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立足各乡镇实际,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在资源镇、中峰镇侧重种植红提、猕猴桃;在梅溪镇、瓜里乡侧重发展优质稻、中药材产业。目前,该县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逐步在各乡镇、各行政村形成。
在该县资源镇,驻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多措并举推动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建成了种养产业基地20多个,带动了5个贫困村8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各村注册成立了2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镇82%的贫困户。
此外,资源县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凭借山奇水秀的优势,着力打造“旅游+”“生态+”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民宿、餐饮、种养等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就业创业,依托“美丽经济”促进脱贫产业发展。
在两水苗族乡塘洞村,“旅游+”模式奏响了脱贫新乐章。该村大力鼓励村民种植红薯、杂粮,并与民宿、农家乐经营者签订购销协议,助力群众脱贫致富。“这28个房间包括乡村主题餐厅、休闲茶吧等,最多可接待游客130人。”看着这么多的游客,塘洞村党支部书记唐昌义感慨,“吃上‘旅游饭’后,村里贫困户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旅游发展了,游客变多了。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同时,资源县还注重传承“民族韵味”。该县的苗族尼呐呢(一种山歌艺术)成功申报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在中峰镇社岭村成立刺绣传承基地,开发出少数民族地区农副产品、工艺品和民族服饰刺绣等产品,让游客实现了“观赏、体验、融入”的个性化旅游。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资源县共实现贫困人口脱贫7855户、贫困村摘帽43个,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末的16.03%降至2019年末的0.21%。2020年实现全县剩余未脱贫的4个贫困村摘帽,剩余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资源县委书记韦绍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