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皮车到“子弹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飞驰在神州大地的中国高铁实现了由“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这背后,离不开高铁工人的智慧与汗水。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高级诊断组工人罗昭强扎根一线30余年,取得创新成果20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面对成绩,罗昭强谦虚地说:“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这是每一个高铁工人的追求。”
高铁调试,罗昭强是“半路出家”。“如果在长客干了一辈子,却没亲手制造高铁,将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2015年,43岁的罗昭强怀揣着热爱与向往,从一名维修电工转岗至高铁生产调试一线。
不惑之年再起航,难度可想而知。罗昭强从“学徒”做起,手机、电脑存满各种图纸,连早晚乘坐班车都在研究。基于25年维修电工的技术积累和对高速动车组调试知识的快速“充电”,罗昭强很快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技术团队负责人,率领团队先后完成“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京张智能高铁等国家和企业重点项目的试制和调试攻关工作,取得数十项调试方法的创新,保证了动车组“零故障”出厂。
“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懂技术、会创新。”这是罗昭强一直奉行的工作法则。面对国外调试设备的技术封锁,他创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端部模拟器等动车组关键调试装备,打破国外市场垄断,牢牢地把调试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罗昭强在创新路上越战越勇,他又将目光锁定在城铁车和出口车项目上,先后研制出“城铁车调试模拟装置”和“海外高端市场地铁列车模拟调试装置”。其中,“海外高端市场地铁列车模拟调试装置”受到业主的高度青睐,以每套1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打入业主市场。中国工人的发明创造登陆海外高端市场,为中国高铁实现“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试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难。动车组价值高昂,如果采用实车培训,将出现培训效率低、成本风险高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罗昭强决心研制一套全新的动车组调试技能实训装置。罗昭强从零起步,反复研究,经过半年多努力,成功研制出“高速动车组调试操作技能实训装置”。这套装置通过控制逻辑和功能模拟,在地面搭建与实车相同的调试培训环境,消除了过去培训人车不能分离、容易造成车辆故障的弊端,提升培训效率近5倍。凭借该装置,罗昭强一举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我就是热爱这份工作,我最大的希望是经我调试的列车,安全、平稳地从中国驶向世界。”罗昭强表示,未来他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