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好护好“口袋公园”
蒋 波

近日,笔者发现江苏徐州泉山区文华路东侧楼宇间的狭窄空地,出现一座迷你型绿地公园。走进公园,女贞、石楠、桂树等修剪有致的树木,搭配整齐的绿地,令人心旷神怡。类似这样的“口袋公园”,徐州市今年已经建成了4座,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

随着我国城市化高速推进,城市中心建筑密度日益增大,随之带来城市绿化量不足、绿化品质不高、大型公园服务半径存在盲区、市民健身休闲难觅去处等问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痛点之一。

为此,在江苏徐州、南京、苏州等多座城市,当地政府部门利用城市“边角料地块”和“巴掌大地块”建设“口袋公园”,通过见缝插针布局,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城市微空间,构建观赏性、文化性及功能性于一体的城市绿地微景观,补充城市公园系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居民运动休闲的需求。

笔者注意到,“口袋公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景可看,功能同样完善。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口袋公园”拓展了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间,不论是运动锻炼,还是亲子互动、社会交往,都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成为点缀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让“口袋公园”更好地发挥效能,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管得好,更要用得好,持续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具体来说,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口袋公园”是民心工程,建设要以人为本,广泛征集市民意愿,充分尊重民意,要从便民角度,有针对性地完善功能配套,做到既美观好看又实用耐用。

其次,“口袋公园”建好更要护好。一方面要实现景观美化提升和空间高效利用双赢。可以结合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利用拆除违法建筑、棚户区改造等腾退地,拓展建绿空间,提升公园绿地可达性。另一方面要维护好“口袋公园”日常运转,探索推行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强化责任到人,做好公园设施维护,守护好市民的“后花园”,避免发生重建轻管现象。

再次,“口袋公园”建设不仅要注重观赏性和实用性,还要融入地域历史文化元素,赋予其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特征,让城市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游园市民记得住乡愁,让外地游客了解到城市的气质与精神。

最后,“口袋公园”建设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多层次绿化等新技术应用,将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绿化相结合,实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基础上构建集观赏性、文化性、功能性于一体的城市绿地景观。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