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如何看待扩大开放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如何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内需潜力?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如何理解扩大开放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推进扩大开放,更好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答: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
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其次,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培育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中国将继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海合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
再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倡导自由贸易,主张公平贸易,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坚定不移支持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市场空间广阔,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我们欢迎世界各国企业界人士更多地参与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来,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成长机会。我们愿与各方一道,在遵守和维护全球经贸规则公平合理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共同推动国际经贸新秩序朝着平衡、包容、共赢的方向发展。
问:如何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答: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关键是要推动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重点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出牵引性大、穿透力强、精准度高的务实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一方面,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成为我们战胜风险挑战、引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消费需求,落实消费政策,引导消费方向,改善消费环境,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努力扩大最终消费。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适当补贴,发展县域消费聚集区。
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投资需求。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交通能源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应对疫情、公共卫生、仓储物流等短板领域的建设。同时,引导银行推出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规模和比例。
今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揽子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仅推动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就包括八个方面90条措施。下一阶段的重点是要将这些政策继续落实好,巩固扩大经济恢复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问:今年以来,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仍实现了正增长。这是什么原因?我国在稳外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今年以来,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外开放承诺,利用外资情况好于预期。1月份至8月份,中国实际利用外资890亿美元,其中8月份同比增长15%。
稳外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有三方面有利因素支持:
一是开放力度不断扩大。2017年至2020年,连续4次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93条减至33条,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各领域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去年修订出台了2019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全国和中西部分别新增67个及54个条目,今年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二是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去年以来,我国出台并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强化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优化外商投资管理。同时,以重大外资项目为引领,不断提高外商投资服务水平。今年4月份以来,中方建立重大外资项目外方人员来华包机机制,重点解决外资企业反映突出的国际出行问题,超万名外方人员通过该机制包机入出境。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足。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完备的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应对疫情冲击举措有力,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好转,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优化投资环境,稳定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着力做好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落实负面清单、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进一步强化项目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提升投资环境,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问:我国将采取哪些举措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答: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是各国企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共同选择的结果。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各类企业加强与各国企业的沟通合作,创造条件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难题。下一步,将在以下方面继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一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一如既往欢迎各国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经营,为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创造良好环境。霍尼韦尔、特斯拉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显示了外资企业对我国发展的强劲信心,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均稳定趋好。
二是创造条件深化合作。凡是愿意同我们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都要开展合作。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围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与各国企业深化合作,积极协调解决外资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了很多产业链供应链的应急难题。
三是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国第二季度日均新增市场主体8.4万户,比第一季度增长121.4%。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催生了新动能加快成长的新格局。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个百分点,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础。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庞大的科技创新群体、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国内消费市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磁吸力没有变,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变。我们将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内需市场潜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