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部小城内外兼修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白龙大道、龙腾大道、迎宾大道等15条城市骨干道路,构建起5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人民公园、雪庵公园、罗睺寺气象公园等16个城市公园,让百姓共享绿色生态;数字城管平台构建起精细化管理城市的网络体系……重庆市铜梁区这座西部小城变得更绿了,更美了。

城市的变化源自于铜梁区委、区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说:“近年来,铜梁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增绿添园

清澈的河水,欢游的鱼儿,自在的水鸟,悠闲散步的市民……漫步在铜梁城区淮远河边,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

近三年来,铜梁通过截污控源、消除河道污染等措施,全面系统治理淮远河水环境污染。记者了解到,铜梁关闭了淮远河流域禁养区内的17家养殖场,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保修复工程,因地制宜在河道周边栽种蒲草、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原有生物种群,修复水生态系统。

如今,淮远河水质已经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清了,岸绿了,老百姓高兴了。

铜梁立足地域大格局和地理微景观,创新思路,将污水治理与城市山水景观、防洪护岸与风光打造结合起来,沿淮远河道两侧建成占地3000亩的原乡中央公园。记者在公园里看到,原有的城市山水格局和自然景物都被完整保留,植物搭配、色彩搭配都保持原有特色。

近年来,铜梁大力实施“增绿添园”工程,不少昔日的城市闲置地变身为绿地和社区公园。目前,铜梁城区已星罗棋布地建设了16个公园,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公园成为铜梁人享受自然气息的绝佳去处。

绿色成为铜梁鲜明的城市“底色”。数据显示,去年铜梁新增城市绿地130万平方米,栽植红梅、月季等20余种、70万余株。目前,铜梁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4%,建成区绿地率达45.2%,人均绿地达35.5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成为现实。

聚焦智能

在铜梁,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的建成投用,为城市生态文明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技支撑。

“今年进入汛期后,铜梁暴雨次数较往年偏多。得益于大数据平台的精准监控和调度,使救灾所需的人力物力减少,防灾成效明显提高。”铜梁区气象局气象台台长吴政谦介绍,该平台使用三维倾斜摄像、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对现实环境中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运算综合智能分析,目前平台已集成14个部门30类数据。

这仅仅是铜梁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之一。近年来,铜梁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推广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安全等应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让市民共享多层次、高质量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另一方面聚焦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前不久,铜梁区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围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五大应用领域,计划投资约23亿元,打造包括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园区服务平台在内的52个工程。

铜梁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打造“神农大脑”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并在重庆市率先建立了智能应急指挥中心和能源数据中心。据了解,能源数据中心已经接入水、电、气、油等1000万余条能源数据,对全区350余家企业进行数据匹配,数据系统覆盖了能源生产、传输、储存、转换、消费等各环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