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超过40亿人次。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2019年全国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仍面临不确定因素、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的前提下,若要实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40亿人次的目标,关键还要靠精准服务,满足人们对乡村休闲旅游的个性化需求。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
以农为本,就是要以乡村农业资源为本。要围绕“乡、野、奇、特、俗、老、优”做文章,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需求,“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培育休闲旅游精品。如果是传统鱼米之乡,在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上,就要以渔业为特色设计旅游主题,吸引游客观光体验。比如,与戏水有关的亲子游、与垂钓有关的老年游等,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也能达到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促进当地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以乡为魂,就是要充分保留“乡村性”“乡土气”,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让游客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比如,对惯用的“景点+演出”模式加以改造,在“景点+乡村文化演出”上下功夫,可以与当地文化艺术馆和民间演出团体合作,把当地的地方戏、文化传说、风土人情搬上舞台,与游客形成互动,传播社会正能量。
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离不开人才、资本的加持。因此,要创新性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乡村休闲旅游,按照健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依法保障村民的利益,让村民“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避免出现“富了老板,亏了老乡”的现象。同时,还要运用网络直播、图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形式宣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并以此带动全域性乡村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