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经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三重关系推进脱贫攻坚
□ 顾洪英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准确把握形势: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

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有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要走,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脱贫攻坚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一些地方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扶贫产品销售、扶贫产业及扶贫项目建设等造成较大影响。加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等,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新的挑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尽管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然而,我国应对当前各种复杂局面的机制逐步完善,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能够实现全国一盘棋,实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向贫困宣战。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和技术基础,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培育内生动力:既要及时“输血”,又要增强“造血”功能

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应加大对贫困人口就业、扶贫产品销售的帮扶力度。在落实好差异化、分区分级防控策略的条件下,加强主动对接,做好“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农民工返岗。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有效化解扶贫产品卖难。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以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等举措,扶持种养殖等产业持续发展。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在动能,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深入宣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讲好脱贫故事,引导激励贫困人口自立自强,坚定信心,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治贫先治愚,“扶志”强精神。教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坚持从源头抓起,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着力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增强扶贫“造血”功能,让他们在就业创业中实现脱贫。以建筑、制造、服务、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等为重点,加强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就业等培训,提升其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技能和本领,引导他们认清自己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同时努力发掘自身优势,用足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赋予的特殊利好等条件,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收。

巩固脱贫成果:既要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又要建立长效机制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刻都不能缓。聚焦脱贫攻坚战中的硬核任务,盯住责任人、压紧责任链,确保不掉一村、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方略、坚持从严从实,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严把退出关,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员,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人口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建立健全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预警,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加强监督考核,坚决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加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衔接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