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每逢清明,细雨绵绵的日子总会多一些,好似回应着无数的悲欢离合、死生契阔。
2020年的清明,一场大雨下在人们的心里,始终未歇。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共同度过一段艰难沉重的时光。纷繁的情感以巨大的强度冲击着心灵,其间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集体的哀伤。
2020年的清明,注定敬畏更重、追思更浓。
道传承,却非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古有诗词低吟浅唱。
“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东瓶西镜放,恨不能遗忘。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今有歌曲再诉衷肠。
尽管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清明依然这样轻易地触发了“共鸣”。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溯源而上,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象征符号之一的清明节,源起于周代,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此后吸收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风俗习惯,在传承与发展中走到今天,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也已有十二个年头。但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它又绝非日历表上的放假安排那么简单,承载的文化底蕴、寄托的生命关注决定了它的厚重。
因为这般厚重,慎终追远成了最经典的注脚。“思时之敬”、扫墓祭祖,在满满的仪式感中,追忆先贤,缅怀故人。季羡林先生年少即离乡求学,到了九十高龄还返乡扫墓,跪在父母坟前,磕头不止。他在《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内心独白,又何尝不是每个人的心声?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因为这般厚重,“思时之敬”、扫墓祭祖,就不仅仅是个人情感与心境的表达,更借助年复一年、感情充沛的仪式重演,唤醒、塑造和强化了家族成员、民族同胞的文化认同,以及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纵使生活散于五洲,这样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仍可将我们聚于华夏。
道传承,却非常。今年,在疫情防控不可放松的考量之下,“思时之敬”、扫墓祭祖,少了现场祭扫的形式,少了返乡祭祖的脚步,改之以家庭追思、网上祭奠、代为祭扫。
但是,“祭如在”。只要心中留有对故人的眷恋,无论一束鲜花、几杯薄酒,还是几行诗句、一段旋律,捎去的都是思念,“远方”的人“听”得见。
追思日,情更浓
与追忆先人同样庄严肃穆的,是对英雄的缅怀。
何为英雄?无私忘我,无畏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之人。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翻开中华民族恢弘的历史画卷,在战火纷飞之时、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了摆脱列强的侵略与蹂躏、为了维护祖国的独立与安全而奋起反击的人们,是英雄;在建设时期、在和平年代,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人们,用忘我牺牲铸就祖国繁盛的人们,是英雄。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他们,是一个个普通人,却因为不普通的壮举成为最可敬的民族脊梁。他们对山川故土爱得深沉,山川故土的灵魂,便成为他们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印记。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我们以我们的方式祭奠与追思,在清明这个日子,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到各地的烈士陵园,从网上缅怀到实地祭奠,一束束的鲜花就是后来者对那些热血面庞与高洁灵魂的敬礼。浩荡前行的祖国,永垂不朽的英雄,历史锻造的精神,在清明这个日子,激荡起亘古绵远的家国情怀。
今年,英雄谱上又添了一些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奋然前行的“白衣战士”,他们是忠于岗位、守护你我安危的各行英雄。“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这是舒婷《也许》中的诗句,也是战“疫”英雄的写照。他们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于艰难困苦中经受种种考验而决不屈服、生生不息的力量,一个人就可以是一束光,照耀着前进的方向。
每年的清明,本就是一堂集体出席的生命课。只是,疫情之下,今年这堂课的代价太大太重,情感太厚太浓。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亲历的破碎与美好;时刻谨记,对生命意义与不易的体味。在这个特殊的清明时节,让我们向疫情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疫情中不幸离世的生命致以深切的哀悼,让我们为这些不能再回家的灵魂点亮烛光,然后,把对他们的思念化作前行的力量。
回头望,亦前行
是的,把对他们的思念化作前行的力量。
事实上,清明,不只是悲伤的,也是明亮的、热烈的。“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这春分后的第15日,万物吐故纳新,大地春和景明,自古以来就是一场春风十里的旅行。
清明,还是催人奋进的。民间流传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加,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在此时下田劳作,开启一年农事的序章,播下未来丰收的希望。
没有哪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内涵。追思祭奠渲染了这个日子的肃穆,踏春出游展现了这个日子的灵动。一对看似矛盾却又融为一体的色调,让人生就这样在哀思、欢笑之间感叹着世象的变幻,在生命最蓬勃的时节更透彻地体会秋落春生、生命盎然。同时,在“追远”的过程中回望来时路,是对既往人生的“复盘”,是对当下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于每一次“清明”进行的“春种”,都将是秋收的硕果。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如此,大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亦如此。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让我们继续把思念化作力量,在感恩中不断前行。秉先人遗志,承先人美德,是一种感恩;思生养之艰难,怀世间之沧桑,是一种感恩;念给我们机遇之人、给我们勇气之人,是一种感恩。战“疫”至此,感恩每一个付出过的你,感谢你的奉献恩情,更感谢你的奋斗伟力。铭记这份感恩,必将更好激励坚定的脚步。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让我们继续把思念化作力量,在实干中不断前行。“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忧国忧民,“自有后来人”的视死如归,“革命尚未成功”的厚望期许。今天的中国正蓬勃向上,正如你们当初梦想的那样,是你们奋斗牺牲的结果!追忆先人、缅怀先烈,挑起中国梦圆的重担,继续完成你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这是后人需要肩负也必须肩负的责任。
光阴的背面是刻骨回忆,向阳的一面必会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