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对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弹性大幅增强等趋势性变化,人力资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回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人力资本,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所谓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也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要看到,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宝贵财富。人力资本凝结着劳动者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等进而创造价值,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人才为首要资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人力资本潜能,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形势良好,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在9亿人左右的规模,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形势稳中有进,但仍然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仍需下大力气解决就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但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相对还不高,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率还不尽如人意;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人力资源市场日臻成熟,但国际化人才开发缓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非常短缺;等等。

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但年新增劳动力仍可维持在1400万左右,比照同期GDP增速预测,人力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提高到11年以上,劳动者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新的提升,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数字技术全面影响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岗位和劳动者素质需求发生变革,但不会产生突出的“就业破坏”效应,同时会催生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就业弹性大幅增强,用工方式和雇佣关系呈多样化;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将持续上升,对稳就业产生积极作用;等等。

这些现状和趋势表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回应这些新要求,通过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更好聚集国际人才等措施,大力提升人才的量与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就业的支撑和保障。要准确分析、科学研判就业形势,坚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等就业进行重点帮扶,还要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供需更匹配、就业结构更优化;既要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措施,加大稳企稳岗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还要完善政策法规,改善劳动者劳动环境和待遇,促使劳动者整体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提高,让劳动者共享发展红利。

第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持续保持人力资本投入力度,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和输入新动能。比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人力资本投入从儿童早期教育开始,努力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贯穿劳动者整个生命周期,保障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推动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相互衔接、紧密合作,提高人力资本产出比;注重劳动者技能、特别是高阶认知技能和社会行为技能培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给;要强化人力资源需求研判,制定专项发展规划,落实就业和技能培训,逐步扭转低端劳动力过剩、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要积极应对数字经济给人力资源市场带来的新问题,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制度改革,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拆除阻碍人才自由流动的“玻璃门”,实现人力资源按市场需要无障碍流动;要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打破人才创新发展的“天花板”,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第四,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更好聚集国际化人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育才、聚才,培育我国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创新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培养综合、开放型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要完善相关政策,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扶持、激励计划,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发展;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懂技术、会管理、熟悉东道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执笔:王博雅)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