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理论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3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
□ 迟福林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这场大考中,我们展现出了应对危机的强大能力,也暴露出了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公共卫生体系重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实践看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制度性的不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按照“健康中国”目标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变革

当前,客观判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深化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回望历史,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卫生体系。2003年非典疫情后,我国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建立起以疾控体系为龙头,以公共卫生监管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关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主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

但也要看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突出矛盾。一是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仍然比较薄弱。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看,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应对能力还存在短板。二是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到位,特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碎片化、资源分散化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重医轻卫”“重医轻防”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四是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不健全。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补齐短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

总的来看,在广大人民对卫生健康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扩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空间。要按照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要求,全面提升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要理顺公共卫生体制,以体制创新提升公共卫生体系的效能。比如,建议整合各种公共卫生议事协调机构,理顺各级政府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经费财政保障制度;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改革等。另一方面,要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变革。着力解决公共卫生、尤其是重大疫情防控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不足;着力深化相关改革,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入,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

以统一、高效为目标加快深化疾控体系改革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疾控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重大疾病防、治、管服务体系,但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比如,各级疾控中心难以有效发挥疾病防控作用;缺乏有效运行的财力保障;人力资源普遍不足、结构不合理等。从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看,以统一、高效为目标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造福千家万户,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维护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要素。加快推进疾控体系改革,首先要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明确为政府应优先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重新界定各级疾控中心的机构性质。其次,要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比如,改革和完善疫情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再次,要创新疾控体系运行机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的疾病防控工作模式。最后,要健全疾控体系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此外,还可考虑实施疾控体系特殊的人才政策,加大疾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充分调动广大疾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公益性、专业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专业技术主体。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白衣战士”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此,强化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职责,以公益性、专业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立医院历经多轮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公立医院改革与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保障制度改革有机衔接,通过健全城乡医疗基本保障等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在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也要看到,目前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责还面临着一系列制度性瓶颈,为此,要加大力度,以强化公益性、专业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通过完善公共卫生科室、加大公共卫生资源投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职能。二是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比如,公立医院应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定配套应急预案,定期模拟演练,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三是完善对公立医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补偿机制。建议健全财政补偿机制,确定补偿标准及补偿方式,制定完善的补偿政策;完善各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评价考核机制,由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估,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偿标准挂钩。此外,还要以专业化为导向加快优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

以加大投入为重点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供给质量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看,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尚不适应实际需求,这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短板之一。建设现代化的公共卫生体系,仍需大幅增加公共卫生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领域的供给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加大卫生经费投入。通过扩大财政卫生经费支出等措施,争取到“十四五”末,相关费用占GDP的比例达到10%左右。二是要扩大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投入,保障疾控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正常运转的资金支持。三是要推动公共卫生支出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由此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

以“大卫生、大健康”为导向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基本要求。这些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共卫生方面,通过扩大公共卫生投入,推动形成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框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公共卫生职能不断加强。但也要看到,比照“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这方面仍有很多不足。特别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也暴露出了某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冷静思考、辩证分析,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把该完善的完善好,该建立的建立好,该落实的落实好,以“大卫生、大健康”为导向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强化顶层设计,适应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建立完善功能互补、协作密切、权责清晰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要坚持于法有据,明确公共卫生领域各级政府的法定支出责任,理顺公共卫生领域的中央与地方权责分工。此外,还要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健康至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要把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在努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更应深刻反思,从长计议,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化解公共卫生治理中的顽瘴痼疾,从而在这场大考中加快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