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这个极为特殊的寒假,来自老挝的六名留学生留守武汉大学,与武汉这座城市、与他们的中国同学和老师守望相助。他们用美妙的歌声、绘满爱心的标语牌和精心制作的小视频送出对中国的诚挚祝福。
一份历久弥坚的情感,往往升华于一个极不寻常的时刻。2020年这个特殊的寒假,有6名老挝留学生选择留守武汉大学,与这座城市共同战疫、共度时艰。
“我们都是来自南欧江畔的孩子。”老挝青年夏科习惯这样向中国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和朋友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水电站改变了我们家乡的面貌,还资助我们来中国留学”。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缘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夏科和李晨、孔伊、奥斯特、赖萨科、夏易这6名老挝留学生选择同他们的中国同学和老师守望相助。“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瘦小的夏科看似文弱,说话却掷地有声。
6人当中,李晨和孔伊是两个漂亮而乐观的小姑娘。在几年前,能到中国著名学府留学,这是来自老挝琅勃拉邦省巴欧县的李晨想都不敢想的。随着南欧江梯级水电站开始建设,一项造福南欧江两岸民众的教育计划得以实施,一下子拉近了她与中国的距离,更让她与心心念念的武汉大学结下不解之缘。2018年1月份,品学兼优的李晨,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电建资助的第二批赴武汉大学水利水电专业就读的留学生。“我是带着家人祝福和中国人民的厚爱来到武汉的,唯有刻苦努力学习,才能回报我的祖国,才能对得起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李晨说。
由于中文基础极为薄弱,老挝留学生通常须先学习一年语言,再继续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疫情来袭并未使这6个孩子乱了阵脚,他们一致决定留守校园、“恶补”中文,为专业课学习打牢基础。虽然封闭的校园生活不像往日那样便利,但孔伊把每天的学习计划都安排得满满的,练习口语、阅读中文书籍、观看中文电影,这都让她忙到几乎忘了这是疫情严峻的特殊时期。
“学校里很安全、很温暖,我们在武汉一切都好。”学习之余,孔伊每天都会通过微信给远在老挝的爸爸妈妈报一声平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尤其是校园封闭,一开始确实让孩子们有点心烦。不过,武汉大学同学和老师的关心,让大家心里一下子就暖了。疫情发生后,武汉大学迅速全面排查在校留学生情况,分类制定并出台相关预案。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宿舍消毒、防护用品发放,各项防控举措有条不紊地展开。“不仅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日三餐等细致服务,中国电建还给我们提前发放了生活费。”奥斯特说到这,拨弄起了心爱的木吉他,“每天都能踏踏实实地按照学院网上课程安排,学习《工程经济》《水力学》《结构力学》等功课,日子过得既安心又充实”。
为了让这6个孩子好好学习,也为了让他们远在老挝的爸爸妈妈安心,中国电建总部的“爸爸妈妈们”第一时间与武汉大学分管老挝留学生的老师开起了“微信家长会”,还建立微信联系群及时发布关于疫情的科普帖、预防帖和温馨提示帖。中国电建下属老挝南欧江发电公司则给孩子们逐个打电话,嘱咐他们加强防控措施、确保身体健康。
据电建海投公司董事长盛玉明介绍,目前已有3批14名老挝学子顺利赴武汉大学留学深造,其学费、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补贴、医疗保险和首次抵达必需品采购等费用均由中国电建承担。“资助南欧江的孩子们到中国学习,照顾好他们在武汉的生活,是我们对老挝政府的庄严承诺,体现着中国企业对老挝人民的深情,希望他们学成后能为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更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中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盛玉明说。
“放心,我们在武汉挺好的!”有着方方面面的关心和保障,老挝留学生们信心满满。2019级新生赖萨科说,当看到中国有效控制住疫情扩散,他心中燃起了更多的感动和力量。赖萨科说:“我们和武汉在一起,我们和武汉一起赢!”这句话在老挝留学生们自建的微信群中已成为大家最真挚的愿望和最坚定的决心。
奥斯特边弹吉他边说:“中国人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状态,时刻感染着我。”涓涓细流,寸寸丹心。老挝留学生们用美妙的歌声、用绘满爱心的标语牌、用精心制作的小视频送出对中国的诚挚祝福,传递出老挝青年一代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作为世代友好邻邦,无论身处顺境逆境,这份金子般的情谊,将深深扎根在中老人民心间。
“登上过黄鹤楼,品尝过热干面,我们一起分享过快乐时光,在此困难的时候,我们愿意与你们站在一起。”不善言辞的夏易默默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