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社会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保障问题。
据统计,截至2月1日24时,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货医用防护服13.6万件,N95医用防护口罩13.4万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18.8万个。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最大产能每天2000多万只。“目前,口罩产能恢复率已达60%左右,一天的产量超过1000万只。国办近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迅速组织当地重点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我们相信今后复工率将明显提高,市场供给将有所改善。”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说。
当前,市场对于口罩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口罩供应仍存在缺口。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紧急协调用好按日美欧标准加工用于出口的医疗物资,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国际采购。海关数据显示,1月24日至30日,我国共进口口罩5600多万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需矛盾。
N95医用防护口罩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上,目前N95医用防护口罩的产量每天只有60万只。曹学军说,N95原本是美国的过滤效率标准,是用于工业防尘和防雾霾的,实际对应两类产品,一类是防尘的工业用N95口罩;还有一类是过滤效率达到95%的医用防护口罩。其中,N95医用防护口罩要求更高,对防护性能、生产环境、企业资质都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产能更少。他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口罩复产扩产工作,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
随着疫情蔓延,各地对医疗物资的需求激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重点物资需求主要包括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等,需求量大,品种规格多。其中,主要缺口还是医用防护服、N95医用防护口罩等重点防护用品。
为了堵上缺口,黄利斌表示,将采取4项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动用中央储备来保证疫区需要;聚焦重点骨干企业产能挖掘,全力协调解决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突出问题和困难,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物流运输等问题,快速增加有效供给;推动出口标准和中国标准的衔接,使相关出口产品能够在国内一些领域使用;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采购来解决国内需求。
尽管消杀用品产能充足,但很多人表示84消毒液、75%医用酒精也是“一瓶难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表示,买不到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消杀用品生产企业目前开工率总体不高,产能还未完全释放。二是全产业链配套受到阶段性制约,手消液、医用酒精等产品进入市场要有包装瓶,而包装瓶生产企业多数还未复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组织开发了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主要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重点物资企业产能、产量以及库存等情况。目前平台监控了7大类21个小类的重点医疗物资,对医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实施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