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部高校招生改革“放大招”——
自主招生叫停 试点“强基计划”
本报记者 佘 颖

实施了16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叫停。

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改为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6所高校试点“强基计划”。

经济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有很多调整。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因此,二者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则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而且自主招生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考生需在高考前参加各个高校组织的面试,拿到降分录取资格。

强基计划则改变了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的评价。

同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针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起步阶段,教育部将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首批试点学校36所,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等。

经济日报记者对比了之前自主招生学校范围,2019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中77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相比之下,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减少了一半还多。

以北京为例,原有近20所高校参加自主招生,而现在仅有8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此前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都不在强基计划首批试点范围内,而此前无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央民族大学如今成了强基试点高校。因此,考生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目标”。

据了解,入学后,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例如,为了平衡“唯分数论”与发掘特长学生,强基计划一方面允许高校破格录取,另一方面也制定了严格的复核流程。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