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州市番禺区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
山区县就这样融入大湾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建军
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健康局派驻梅州市五华县竹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王耀强(右一),与镇调查员入户核实贫困户退出申请。 (资料照片)

广东省近年来实施“先富帮后富”的对口帮扶政策。梅州市五华县作为该项政策的受益者,截至2019年12月,五华县有8371人脱贫,脱贫率达99.49%。在帮扶过程中,番禺区通过建造(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帮助贫困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通过产业共建,激活五华县自身“造血”能力,并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口帮扶。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是广东省省定贫困县,目前有贫困户约2300户,贫困人口8414人。为破解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广东省近年来实施了“先富帮后富”的对口帮扶政策,由番禺区13个机关单位、16个镇街和5个国有企业负责对口帮扶五华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的广州市番禺区,携手五华县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数据显示:2019年,五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1.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同比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8.9%。

“高山红薯”走向大湾区

进入秋冬季节以来,透着泥土芬芳的五华“高山红薯”端上了广州市民的餐桌。这些产自粤东北部山区县的红薯,因五华县成功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从去年9月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来到粤东北部山区梅州市五华县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一栋新落成的6层高楼上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的标牌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个配送中心的运营,目的是为粤港澳大湾区果蔬、水产、畜禽等生鲜食品客户群体提供初级农产品交易、仓储、分拣、配送等服务。”五华县副县长黄春雷说,这是番禺区帮扶五华县建设的重大项目。

“高山红薯”就是通过这个渠道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农产品之一。2019年9月24日,“五谷丰登,薯你最美”五华红薯丰收节举办。2019年,五华县红薯种植面积达1.92万亩,产值达9600万元,纯收益达4200多万元。

目前,五华县将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梅州生长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纳入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重点企业,鼓励引导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全面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质量标准,争取将五华县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送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并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五华县,打造名副其实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五华县将进一步携手番禺区,借助冷链物流及电商平台,把红薯、蔬菜等绿色农产品运进粤港澳大湾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黄春雷说。

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我们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市场良好,2019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广东中科电工科技有限公司五华制造总部基地负责人袁锋说。

像中科电工一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企业越来越多落户五华县。

落户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不久的广东香雪智慧中医药产业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五华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该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达28亿元。

五华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柳明告诉记者,广州番禺充分依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势,帮扶培育五华县主导产业,抢抓机遇,创新了多种帮扶模式。

番禺驻五华帮扶工作队在协助五华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以五华的区位、资源、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联动发展,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精心挑选符合产业布局的项目,通过引导乡贤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承接好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

截至2019年10月,番禺协助五华县完工投产项目54个,完成总投资74.4亿元;在建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累计完成总投资35.5亿元;签约待开工项目27个,计划总投资102亿元。2019年1月至10月,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税收1.23亿元。产业共建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激活了五华县自身的造血功能。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是他们给了我与家人生活的希望。”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贫困户徐远芳激动的泪水浸满了眼眶。记者来到徐远芳家时,她拉着身边王耀强的手说,“是王书记救了我的命”。

“王书记”叫王耀强,是广州番禺卫健局驻五华县双华镇竹山村第一书记,他进入该村走访时,发现徐远芳家是因病致贫的新贫困户。

徐远芳的父亲瘫痪、母亲有病,儿子正在上高中,她作为全家唯一的劳动力,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王耀强立即向组织汇报,将徐远芳家按规定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按照扶贫政策进行帮扶。

扶贫不能养懒汉,为了增加自我“造血”能力,番禺区创新就业帮扶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就业。番禺区通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设立公益性岗位、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外出务工、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引进产业项目等,确保贫困户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2019年10月,番禺区对口帮扶五华县各项扶贫资金24187.55万元,各帮扶单位组织农户进行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共7256人次,共帮助转移就业贫困人口5479人次。

“扶贫的长效机制是产业扶贫,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才能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广州市驻五华县扶贫工作组组长邹雨元说,我们的实践是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临近黄昏时分,记者来到了五华县横陂镇安全村香猪养殖示范基地。“去年我们建设了‘香猪养殖示范基地’,共销售香猪52头,收入近12万元。香猪养殖预计每年将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增加约20万元的收入。”五华县横陂镇安全村第一书记邓萍萍说。

番禺区各帮扶单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因地制宜提升产业帮扶能力,大力实施农、林及养殖产业帮扶,构建“造血”长效扶贫机制。截至2019年12月,五华县有8371人脱贫,脱贫率达99.49%。

组建医教联合体补短板

2019年11月15日,五华县长乐公园书卷舞台,广州番禺文化交流团举办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化交流暖心文艺演出博得了市民的阵阵掌声。

为了将广州番禺区星海青少年宫优质的兴趣课程和活动体验送到五华县乡村学校,让孩子们拓宽眼界,番禺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快乐大篷车”流动少年宫送教及星儿艺术团送戏下乡活动。

从星海音乐学院举办五华音乐创作骨干培训,到举办五华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从组织品学兼优的五华“寒门”学子,参加广州的“明心启智发现之旅”,到筹措帮扶专项资金2200万元,兴办五华职业技术教育……番禺区不断帮扶补齐五华县教育医疗“短板”,通过组建教育联合体、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提高五华的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2019年12月,35个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比2015年增长1.3倍;35个贫困村有集体收益项目7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7.22万元,比帮扶前增长了6.76倍。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