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特色扶贫协作帮扶效果显著
本报记者 李佳霖

北京承担着全国8个省区90个旗县的扶贫支援任务。2018年,全年投入市区财政帮扶资金65.16亿元,建设928个扶贫项目,动员1.3万家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0余万人,助推受援地区25个县脱贫摘帽、69.0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

在脱贫攻坚战中,北京市派出了一批批优秀干部人才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形成了前方冲锋陷阵、后方鼎力支援,全社会奉献爱心、共同参与的感人局面,展现出了“大爱北京”的家国情怀。

援藏干部宋萌,在拉萨与林周县阿布村的两个建档立卡农牧民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为朗康卓玛的阿妈治好了多年的胃病,动员其儿子参加北京援藏资助的驾驶员培训班,让她家有了稳定收入,逐渐摆脱贫困;援疆干部倪遥远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新疆和田扶贫工作三年,见证了近30万孩子走进了幼儿园和中小学,一批批农民走进工厂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更和这里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说,距离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北京帮扶的贫困县还有40个未摘帽、58万名贫困人口未脱贫,且大多集中在底子薄、条件差、难度大的“三区三州”和深度贫困地区。按期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目标不变,精准发力,聚焦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和焦点,积极稳妥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培育发展消费、科技、金融扶贫新模式,积极探索制定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办法措施,切实做到精准扶贫脱贫,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新实效。

北京各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搭建销售平台,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全方位帮助结对帮扶地区销售农特产品。率先建立了“1+16+3+N”的消费扶贫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打通了贫困地区“优产”与北京“高销”的绿色通道,实现了贫困户增收脱贫、企业受益、消费者得实惠多方互利共赢的格局。2019年上半年,北京消费扶贫总额57亿余元;北京16区针对受援地区消费扶贫资金总额2.66亿元,消费扶贫爱心卡办卡超20万张。

北京市在消费扶贫推进过程中不断进行模式创新、经验创新、政策创新。以“金融+消费扶贫”模式,推出全国第一张消费扶贫爱心卡;首推“直播消费扶贫”,变明星、网红的精准流量为终端消费;开发“我在张北有亩地”藜麦认养模式,建立客户端和养殖端的双向对接等。此外,还发布了2019年第一版《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包括四大类1524种产品389家供应商,涉及北京市受援地区61个贫困县,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9万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