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易地搬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马玉宏 通讯员 魏 爽

崭新宽阔的水泥马路,整齐划一的新村,文化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欢声笑语,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的乡亲们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搬进了新家。

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蔡家堡乡关家山、刘李山、上刘家等9个村1536户4824人搬出深山,搬至互助县塘川镇,告别陋室住新房,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以前村里交通、就医等都不方便,易地搬迁后,我们都住进了二层楼房,村民们就近做起了生意,有的搞农家乐,有的开服装店、小超市等,大家都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规划,过上了新生活。”刘李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治魁说。李治魁所在的刘李山村作为浅山干旱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自2014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村里的基础设施、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群众精神面貌都得到了彻底改变,特别是“三通三入”工程(给排水管网入农户家园;天然气管线入农户厨房;通信光纤入农户桌台)的实施,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开放化的村级办公服务中心、民主化的决策机制、规模化的村集体产业、激励奋进的文化宣传等,让村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蔡家堡乡党委、政府立足各村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中,投资250万元资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2018年底收益及分红资金达47万元;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修建库存600吨的蔬菜保鲜库,投资120余万元修建2个马铃薯深加工扶贫车间,拓展村民创业就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时,计划整合资金480万元新建综合性便民集贸市场,并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乡村旅游+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引导搬迁群众发展“短、平、快”产业。目前,运输、商贸、餐饮、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迅速兴起,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