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首页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6版: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五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
京豫鄂协作保生态
本报记者 李佳霖

2013年3月份,国务院明确北京市对口协作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16个县(市、区)。北京市16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16个县(市、区)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对口协作项目900多个,重点在水质保护、产业转型、民生事业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北京市坚持把保水质作为第一要务,重点实施主要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工程。

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距中线渠首枢纽工程仅4公里。过去,村民们主要种植小麦,耗水大、污染高。为了保证水源地水质,如今通过土地流转,这里建起了万亩软籽石榴基地。园区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生态化病虫害防治替代化学农药治理,使用防草布、人工、机械除草替代化学除草……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成为南阳市保水质、促产业转型的典范工程。

北排集团运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运营十堰渗滤液项目,首创集团接管东风水务公司,北京碧水源对十堰市及相关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行托管运营。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所有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保证了进京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实践证明,北京市的上述做法和努力,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支持生态型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增强水源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作出了贡献。

目前,南阳市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生机勃勃,引来游客无数。丁河猕猴桃小镇是北京顺义区对口援建的京豫合作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当地把小镇14公里长的主干道取名“顺义大道”。

结合水源区实际情况,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例如,西峡香菇、内乡杜仲、邓州黄金梨、栾川连翘、卢氏绿壳鸡蛋、竹溪茶叶、竹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了贫困村发展,打造了“栾川印象”“渠首印象”“南水源”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淅川渠首北京小镇、栾川县北京昌平旅游小镇和卢氏县蜜蜂小镇等特色小镇的崛起,都彰显了水源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形态。

与此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合作实现双赢,开展组织化、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协作,构建大协作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一批企业到水源区投资兴业。其中,中关村科技园积极开展园区共建,农林科学院、京能集团、北排集团、北控集团、首创集团、清控科创以及碧水源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水源区建设,涉及环保、文旅、光伏发电、风电、饮用水、扶贫等20多个领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