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首页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6版: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五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
移民生活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郑明桥 柳 洁

在湖北丹江口市浪河镇浪河口村吴家院移民安置点前,几百亩冬桃、石榴等都已到了挂果期。浪河口村党支部副书记裴宏坤介绍,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后,浪河口村引进生态农业合作社,发展水果种植。在龙头企业带动下,移民户自主发展果园种植200余亩,收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目前,丹江口市已建柑橘基地28万亩,核桃基地10万亩,青茶基地4万亩,杂果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3000亩,有效带动库区移民转型发展、增产增收。

从2009年起,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湖北18.2万丹江口库区移民毅然告别家园、搬迁他乡。10年来,湖北省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创新思路、靶向施策、合力攻坚,破解移民村发展瓶颈,坚持输血造血结合,全力提升移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搬迁后要实现移民新村长期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多地移民充分利用家乡文化、特产发展致富。

武汉市汉南区郧阳村以樱桃树为依托,打造樱桃田园综合体,集赏花、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并重点传承十堰市郧阳区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重点发掘红薯粉丝、黄酒、苞谷酒等乡土产业;民俗文化重点传承撑旱船、舞龙狮、凤凰舞灯、跑竹马等传统技艺,把郧阳村打造成移民的梦中老家和游客的休闲之家。

走进天门市多宝镇移民创业园黄酒厂,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企业负责人谭远军是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到多宝镇后,在移民创业园自主创业。目前,产值已达80万元,利润近30万元。

湖北18.2万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中,农村移民达16万人,搬迁后移民由过去分散居住到集中安置,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全省各地在移民治理上积极探索,建立移民村社会治理新模式,确保移民村安稳发展。

坚持开门决策、强化党建,坚持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激活村里的红色细胞,也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

“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人。”新博村党支部书记黄小明说,新博村移民原籍丹江口浪河镇博家湾有5家大企业,这些企业将大批村民培养成技能人才,新博村现在有机械加工、铸造等技能人才200多名。新博村根据这一优势,建立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联系企业的“3+1”对接制度,帮助移民就业,带动移民创业致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题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