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原
既是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改革派,也是一位对华友好的先行者。他,就是带领印尼走出1998年多重危机的印尼第三任总统哈比比。
这几天,印尼苏拉威西岛哥伦打洛市立起一座手执飞机模型的老人石像,他就是印尼第三任总统哈比比,一位工程师出身的政治家,一位勇于创新的改革派,一位对华友好的先行者。
笔者与哈比比总统的第一次交谈,是在2016年中国爱乐乐团访问雅加达的演奏会间歇。哈比比总统出人意料地示意笔者在他身旁坐下,“我孙女儿很喜欢学中文,我也很想念在中国的朋友们”。那一次,时间虽短,我们却聊了很多话题:从西方古典音乐,到中国传统文化;从印尼多元文明,到中印尼青年的共同梦想……这位慈祥的老人,完全没有一点架子。
谈起哈比比和他的梦想,印尼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飞机。幼年的哈比比,梦想是开着战斗机痛击侵略者;在德国攻读飞机制造专业的哈比比,梦想毕业后早日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研究和技术部长的哈比比,梦想是以他研发的CN25飞机为起点建立起民族航空工业;当上总统的哈比比,执政理念是带领印尼走出危机、再次腾飞。
正是哈比比独特的技术背景和海外经历,催生了突出变革性、注重增加值的“哈比比经济学”,其三大支柱就是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本。1998年的印尼,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排华事件”“苏哈托政权倒台”等多重旋涡之中。哈比比临危受命出任总统,连续出台多项重大政策,复苏经济、稳定政局、治愈社会伤痛、化解外交难题。
他将“亚洲金融危机”定性为一场信任危机,将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作为施政优先工作;他及时对全国银行业实行战略重组并组建四大国营银行,创立今天已成为印尼最大银行的曼迪利银行;他颁布《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重塑营商和投资环境;他建立健全国家资产管理署、外债监管和清算署等机构,组建航空、造船、通讯、军工等领域一批国营企业。在他领导下,印尼摆脱了国家破产困境,经济增速仅用一年就从-13.1%反弹至0.8%。
为巩固经济复苏成果,哈比比还抓住历史机遇,推出了对印尼经济更具转型意义的改革。他彻底改变了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在治理上的角色和关系,也更好地满足了有着17000多个岛屿、数百个民族的印尼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哈比比短暂的17个月任期,却被印尼人誉为“叩响了大变革时代的扳机”;他让几代印尼人至今坚信,“技术进步才能改变国家”。
印尼总统佐科在主持哈比比的葬礼时说,这位“印尼的科技之父”和“国家最好的儿子”将一生献给了祖国,并将永远激励印尼一代代年轻人。有着“贫民总统”之称的佐科认为,哈比比不仅迅速而有力地夯实了印尼的民主根基,而且通过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建设,为印尼留下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这些财富让印尼能与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为伍”。印尼国家核能总署署长安达里克萨万则认为,印尼作为一个农业国家,正是从哈比比执政时期开始树立起了“科技立国”的理念。
“改革”也是贯穿哈比比一生的关键词。他在病榻上都不忘提醒国人,“改革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他主张在全球经济动荡加剧尤其是贸易摩擦日益升级的大形势下,改革要以人为本,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竞争力,生产发展、国家进步和文明提升都离不开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过去我们的发展靠资源,今后必须靠人!”
说到哈比比与中国,让人感怀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正是他率先撤销苏哈托政权针对华人说中文、教中文的禁令。2018年,中印尼两国首次合拍的爱情电影在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开机时,病痛缠身的哈比比坐着轮椅坚持出席庆祝开机的晚宴。
在印尼,“哈比比和爱努恩”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他纪念亡妻爱努恩的长篇情书不仅是当年的畅销书,更由此改编成电影三部曲,荣获不少电影奖项。就在2018年的夏天,他还笑着跟笔者说:“电影中扮演我妻子的亲达可是我们印尼的国宝级歌手,她曾在中国的舞台上向中国人民献上过最美妙的印尼歌曲。”
可这一次,居然成了我们最后一次对话。数月后,笔者启程回国。又过了半年,哈比比总统与世长辞。他临终前留给印尼人民的话是:“改革,就要少说多做!这样印尼就不仅仅是东南亚的印尼,而是全世界的印尼。”